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利用SAR遥感监测土壤含水量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SAR图像土壤含水量反演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裸土含水量反演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植被覆盖区土壤含水量反演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微波遥感研究土壤含水量基础 | 第16-26页 |
2.1 微波遥感机理 | 第16页 |
2.2 微波的散射 | 第16-18页 |
2.2.1 微波的表面散射 | 第16-17页 |
2.2.2 微波的体散射 | 第17-18页 |
2.3 雷达遥感基础 | 第18-23页 |
2.3.1 雷达方程及后向散射系数 | 第18-20页 |
2.3.2 雷达系统参数 | 第20-22页 |
2.3.2.1 雷达频率 | 第20-21页 |
2.3.2.2 入射角 | 第21-22页 |
2.3.2.3 极化方式 | 第22页 |
2.3.3 雷达分辨率 | 第22-23页 |
2.4 SAR图像的特点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研究 | 第26-59页 |
3.1 地表参数 | 第26-34页 |
3.1.1 土壤表面粗糙度 | 第26-28页 |
3.1.2 土壤含水量及土壤介电常数 | 第28-31页 |
3.1.3 植被参数 | 第31-34页 |
3.2 裸土与植被微波散射模型 | 第34-46页 |
3.2.1 裸土微波散射模型 | 第34-43页 |
3.2.1.1 理论模型 | 第34-38页 |
3.2.1.2 经验与半经验模型 | 第38-40页 |
3.2.1.3 各模型适用范围及其比较 | 第40-43页 |
3.2.2 植被覆盖地表微波散射模型 | 第43-46页 |
3.2.2.1 理论模型 | 第43-44页 |
3.2.2.2 经验与半经验模型 | 第44-46页 |
3.3 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 | 第46-58页 |
3.3.1 裸土含水量反演经验模型研究与建立 | 第46-54页 |
3.3.2 植被覆盖下地表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研究与建立 | 第54-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基于SAR数据的土壤含水量反演及验证 | 第59-85页 |
4.1 土壤含水量反演流程和研究区的选取 | 第59-60页 |
4.2 达里湖研究区(平坦地形)概况和数据介绍 | 第60-64页 |
4.2.1 研究区概况 | 第60-61页 |
4.2.2 达里湖地区Radarsat-2 数据 | 第61-63页 |
4.2.3 地面实测数据 | 第63-64页 |
4.3 达里湖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反演及验证 | 第64-74页 |
4.3.1 SAR数据预处理 | 第64-69页 |
4.3.2 土壤含水量反演及验证 | 第69-74页 |
4.4 茂县研究区(山区地形)概况和数据获取 | 第74-76页 |
4.5 茂县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反演及验证 | 第76-84页 |
4.5.1 SAR数据预处理 | 第76-81页 |
4.5.2 土壤含水量反演及验证 | 第81-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5.1 总结 | 第85-86页 |
5.2 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