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3-16页 |
1.2.1 亚细胞结构运动量化分析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3-14页 |
1.2.2 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4-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用于跟踪的亚细胞结构的目标检测 | 第19-29页 |
2.1 现有图像去噪算法的对比与分析 | 第19-22页 |
2.2 现有图像分割算法的对比与分析 | 第22-24页 |
2.3 基于标记图像模型的亚细胞结构检测算法 | 第24-26页 |
2.4 亚细胞结构检测算法的实验结果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相互作用的亚细胞结构的多目标跟踪 | 第29-38页 |
3.1 现有目标跟踪算法的分析与对比 | 第29-30页 |
3.2 基于贝叶斯的序贯蒙特卡洛法的多目标跟踪 | 第30-32页 |
3.2.1 状态空间模型 | 第30-31页 |
3.2.2 序贯蒙特卡洛法 | 第31-32页 |
3.3 亚细胞结构的状态空间建模 | 第32-34页 |
3.3.1 联合状态空间 | 第32页 |
3.3.2 亚细胞结构的相互遮挡建模 | 第32-33页 |
3.3.3 联合状态转移的概率密度 | 第33-34页 |
3.4 基于残留图像标记模型的新目标检测 | 第34-35页 |
3.5 联合观测模型 | 第35-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亚细胞结构跟踪模型的采样算法 | 第38-50页 |
4.1 基于RJMCMC算法的亚细胞结构跟踪模型采样 | 第38-41页 |
4.1.1 序贯蒙特卡洛算法的RJMCMC接受率 | 第38-39页 |
4.1.2 五种RJMCMC转移的设计与定义 | 第39-40页 |
4.1.2.1 旧目标消失转移的设计与定义 | 第39页 |
4.1.2.2 新目标出现转移的设计与定义 | 第39-40页 |
4.1.2.3 状态更新转移的设计与定义 | 第40页 |
4.1.2.4 目标标记交换转移的设计与定义 | 第40页 |
4.1.2.5 目标高度交换转移的设计与定义 | 第40页 |
4.1.3 五种RJMCMC转移的接受率 | 第40-41页 |
4.2 亚细胞结构跟踪算法的主要步骤 | 第41-44页 |
4.3 亚细胞结构跟踪算法的实验分析 | 第44-48页 |
4.3.1 亚细胞结构跟踪算法的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4.3.2 亚细胞结构跟踪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45-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亚细胞结构检测与跟踪算法的验证系统 | 第50-68页 |
5.1 亚细胞结构检测与跟踪算法的验证系统的设计 | 第50-54页 |
5.1.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50-51页 |
5.1.2 系统三层架构设计 | 第51-54页 |
5.1.2.1 基于JSP技术的系统视图层设计 | 第53页 |
5.1.2.2 基于JavaBean技术的系统模型层设计 | 第53-54页 |
5.1.2.3 基于Servlet技术的系统控制层设计 | 第54页 |
5.2 亚细胞结构检测与跟踪算法的验证系统的实现 | 第54-60页 |
5.2.1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 第54-55页 |
5.2.2 系统的用例分析 | 第55-58页 |
5.2.3 系统的概念模型 | 第58-59页 |
5.2.4 系统的交互模型 | 第59-60页 |
5.3 系统的交互式功能演示 | 第60-65页 |
5.4 亚细胞结构检测与跟踪的功能演示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