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损伤愈合行为理论 | 第14页 |
1.2.2 损伤愈合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2.3 损伤愈合性能评价方法 | 第15页 |
1.2.4 损伤愈合性能提高方法 | 第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沥青混合料损伤愈合性能影响因素 | 第18-24页 |
2.1 沥青混合料内部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2.1.1 物理性质 | 第18页 |
2.1.2 化学成份 | 第18-19页 |
2.1.3 表面自由能 | 第19-20页 |
2.1.4 体积性质 | 第20页 |
2.1.5 改性添加剂 | 第20-21页 |
2.2 沥青混合料外部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2.2.1 荷载间歇时间 | 第21页 |
2.2.2 环境温度 | 第21页 |
2.2.3 环境湿度 | 第21-22页 |
2.2.4 荷载水平 | 第22页 |
2.2.5 损伤程度 | 第22页 |
2.2.6 侧压应力 | 第22页 |
2.2.7 老化程度 | 第22-24页 |
第3章 沥青混合料损伤愈合性能试验评价方法 | 第24-43页 |
3.1 BOEF 试验简介 | 第24-25页 |
3.2 沥青混合料损伤愈合性能评价试验模型 | 第25-29页 |
3.2.1 BOEF 试验模型材料 | 第25-28页 |
3.2.2 试验模型 | 第28-29页 |
3.3 沥青混合料损伤愈合性能评价试验方法 | 第29-34页 |
3.3.1 试验方案 | 第29页 |
3.3.2 评价指标 | 第29-34页 |
3.4 沥青混合料损伤愈合性能评价试验应用 | 第34-36页 |
3.4.1 COD-荷载 | 第34页 |
3.4.2 COD-SD | 第34-35页 |
3.4.3 COD-裂缝 | 第35-36页 |
3.5 沥青混合料损伤愈合性能评价 | 第36-41页 |
3.5.1 裂缝长度、宽度 | 第36-37页 |
3.5.2 弯曲劲度模量 | 第37页 |
3.5.3 弯曲强度 | 第37-41页 |
3.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沥青混合料损伤愈合性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3-59页 |
4.1 相关理论简介 | 第43-44页 |
4.1.1 模糊数学方法 | 第43页 |
4.1.2 德尔菲法(Delphi 法) | 第43-44页 |
4.1.3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IAHP) | 第44页 |
4.2 基于依次评价原则与共同评价原则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4-49页 |
4.2.1 评价指标选取 | 第44-45页 |
4.2.2 评价因子量化 | 第45-48页 |
4.2.3 基于两种原则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8-49页 |
4.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9-54页 |
4.3.1 评价指标选取 | 第49页 |
4.3.2 评价因子量化 | 第49-51页 |
4.3.3 评价因子权重分析 | 第51-52页 |
4.3.4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2-54页 |
4.4 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及分析 | 第54-57页 |
4.4.1 案例背景 | 第54页 |
4.4.2 基于依次、共同评价原则的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应用 | 第54-55页 |
4.4.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