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动态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污水污泥概述 | 第12-16页 |
·污水污泥的概念 | 第12页 |
·污水污泥的性质 | 第12-13页 |
·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 | 第13-16页 |
·污水污泥土地利用的前景及限制因素 | 第16-17页 |
·污水污泥土地利用的前景 | 第16页 |
·污水污泥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 | 第16-17页 |
·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概述 | 第17-22页 |
·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来源 | 第17页 |
·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污染 | 第17-18页 |
·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 | 第18-19页 |
·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 | 第19-22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5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本课题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生物淋滤法概述 | 第25-35页 |
·生物淋滤法概念 | 第25页 |
·生物淋滤法机理 | 第25-27页 |
·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累积与吸附作用 | 第25-26页 |
·氧化亚铁硫杆菌去除重金属的作用机理 | 第26-27页 |
·氧化硫硫杆菌去除重金属的作用机理 | 第27页 |
·生物淋滤法影响因素 | 第27-32页 |
·温度 | 第27-28页 |
·氧气浓度 | 第28-29页 |
·二氧化碳浓度 | 第29页 |
·pH 值 | 第29-30页 |
·污泥的种类与浓度 | 第30-31页 |
·底物种类与浓度 | 第31页 |
·抑制因子 | 第31-32页 |
·Fe~(3+)浓度 | 第32页 |
·生物淋滤法反应器 | 第32-33页 |
·传统的连续搅拌生物淋滤反应器 | 第32页 |
·改型的连续搅拌生物淋滤反应器 | 第32-33页 |
·气提式生物淋滤反应器 | 第33页 |
·以悬挂硫填料形式提供底物的生物淋滤反应器 | 第33页 |
·生物淋滤与电动技术一体化反应器 | 第33页 |
·生物淋滤法起源发展及应用前景 | 第33-35页 |
·生物淋滤法的起源与发展 | 第33-34页 |
·生物淋滤法的应用前景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生物淋滤污泥、菌种及反应系统 | 第35-45页 |
·生物淋滤污泥 | 第35-38页 |
·污泥的采集 | 第35页 |
·污泥的预处理 | 第35-36页 |
·污泥的基本性质 | 第36-38页 |
·生物淋滤菌种 | 第38-41页 |
·菌种的生物学特性 | 第38页 |
·菌种的培养 | 第38-41页 |
·生物淋滤系统 | 第41-43页 |
·生物淋滤系统设计 | 第41-42页 |
·生物淋滤反应器设计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生物淋滤动态实验工艺参数优选 | 第45-59页 |
·硫粉添加量 | 第45-4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48页 |
·菌种接种量 | 第48-5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1页 |
·温度 | 第51-53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3页 |
·搅拌速度 | 第53-5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页 |
·搅拌方式 | 第54-5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生物淋滤动态实验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 第59-69页 |
·污泥 pH 值的变化 | 第59-6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页 |
·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 | 第60-6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页 |
·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 | 第61-6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页 |
·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 第62-6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页 |
·污泥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 第64-6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3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建议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