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观测与试验论文--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论文

高地应力地区隧道岩爆预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2-19页
        1.2.1 理论分析法第13-17页
        1.2.2 现场实测法第17-18页
        1.2.3 工程经验类比法第18页
        1.2.4 岩爆预测发展趋势第18-19页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9页
    1.4 创新点第19-20页
2 岩爆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0-26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岩性对岩爆的影响第21-22页
    2.3 围岩应力对岩爆的影响第22-23页
    2.4 弹性能量对岩爆的影响第23-24页
    2.5 岩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4-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岩爆预测模型的建立第26-51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岩爆预测的物元-理想点模型第27-35页
        3.2.1 基本原理第27-28页
        3.2.2 岩爆评价指标和烈度等级物元矩阵第28-29页
        3.2.3 正、负理想点指标矩阵第29-30页
        3.2.4 正、负理想点指标距离矩阵第30-31页
        3.2.5 岩爆烈度预测的评价模型第31页
        3.2.6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1-33页
        3.2.7 模型验证第33-35页
    3.3 岩爆预测的变权靶心贴近度模型第35-41页
        3.3.1 基本原理第35-36页
        3.3.2 区间关联函数第36页
        3.3.3 靶心贴近度第36-37页
        3.3.4 变权理论第37-38页
        3.3.5 模型验证第38-41页
    3.4 岩爆预测的数值模型第41-49页
        3.4.1 岩石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第41-43页
        3.4.2 弹塑性问题的数值分析第43-47页
        3.4.3 圆形隧道开挖的二维应力解析解第47-48页
        3.4.4 ABAQUS及其求解过程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岩爆预测模型系统第51-58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系统架构第51-53页
        4.2.1 开发语言的选择第51页
        4.2.2 系统开发设计遵循的一般原则第51-53页
    4.3 系统技术路线第53页
    4.4 系统界面设计第53页
    4.5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第53-56页
    4.6 系统实例应用第56-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岩爆预测模型的工程应用第58-65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工程概况第58-59页
    5.3 模型应用第59-63页
        5.3.1 岩爆烈度预测的物元-理想点模型第59页
        5.3.2 岩爆烈度预测的变权靶心贴近度模型第59-60页
        5.3.3 岩爆预测的数值模型第60-63页
    5.4 结果及分析第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页
    6.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悬臂施工过程中的剪力滞效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RFID和Zigbee技术的智能泊车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