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含铀废水处理现状 | 第12-13页 |
1.1.1 化学沉淀法 | 第12页 |
1.1.2 膜分离法 | 第12页 |
1.1.3 生物吸附法 | 第12-13页 |
1.1.4 溶剂萃取法 | 第13页 |
1.1.5 离子交换吸附法 | 第13页 |
1.2 离子交换树脂 | 第13-14页 |
1.2.1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 第13页 |
1.2.2 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 | 第13-14页 |
1.3 树状大分子 | 第14-17页 |
1.3.1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1.3.2 PAMAM树形大分子及其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第15-17页 |
1.4 量子化学 | 第17-19页 |
1.4.1 相对论效应 | 第18页 |
1.4.2 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2 含p基团修饰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 第21-38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22-24页 |
2.3.1 树脂预处理 | 第22-23页 |
2.3.2 树脂功能化 | 第23页 |
2.3.3 产物的表征 | 第23页 |
2.3.4 铀吸附试验研究 | 第23-2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4-36页 |
2.4.1 氨树脂床PS-NH2和产物PS-PPA的合成与表征 | 第24-25页 |
2.4.2 pH和温度对铀吸附的影响 | 第25-27页 |
2.4.3 树脂用量对铀吸附的影响 | 第27页 |
2.4.4 竞争离子对铀吸附的影响 | 第27-29页 |
2.4.5 等温吸附模型和拟合 | 第29-32页 |
2.4.6 吸附动力学模型和拟合 | 第32-35页 |
2.4.7 吸附热力学模型和拟合 | 第35-36页 |
2.4.8 静态吸附应用 | 第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含p基团修饰含树形分子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 第38-56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39-41页 |
3.3.1 树脂预处理 | 第39页 |
3.3.2 树枝状螯合树脂的合成 | 第39-41页 |
3.3.3 产物的表征 | 第41页 |
3.3.4 铀吸附试验研究 | 第4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3.4.1 PS-nG PAMAM-PPA的表征 | 第41-44页 |
3.4.2 pH对铀吸附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3 树脂用量对铀吸附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4 反应时间对铀吸附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5 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及等温吸附模型 | 第49-52页 |
3.4.6 离子强度对铀吸附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7 静态吸附应用 | 第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PS-PPA与PS-1.0G PAMAM-PPA动态吸附及应用研究 | 第56-63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试剂与仪器 | 第56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56-57页 |
4.3.1 树脂预处理 | 第56-57页 |
4.3.2 动态吸附解析研究 | 第5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4.4.1 不同吸附剂对吸附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2 不同流速对吸附的影响 | 第58-60页 |
4.4.3 不同解析剂对解析的影响 | 第60页 |
4.4.4 动态吸附、解析循环 | 第60-61页 |
4.4.5 应用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理论化学研究 | 第63-70页 |
5.0 引言 | 第63页 |
5.1 计算方法 | 第63-64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4-69页 |
5.2.1 UO_2~(2+)的优化与分析 | 第64-65页 |
5.2.2 苯基磷酰胺的优化与分析 | 第65-66页 |
5.2.3 配合物优化与分析 | 第66-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