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多核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页
    1.2 DNA 的结构第9-12页
        1.2.1 DNA 的经典结构第9-11页
        1.2.2 DNA 的特殊结构第11-12页
    1.3 多核金属配合物与 DNA 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2-18页
        1.3.1 多核金属配合物与双螺旋 DNA 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2 多核金属配合物与 G4-DNA 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1.4 多核金属配合物与 DNA 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1 光谱法第18页
        1.4.2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第18-19页
        1.4.3 凝胶电泳法第19-20页
    1.5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基于三苯胺并吡啶希夫碱配体的柱状双核金属配合物与 G4-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第21-34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实验部分第22-25页
        2.2.1 实验试剂第22页
        2.2.2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2.3 分子结构模拟计算第23页
        2.2.4 缓冲溶液配置第23页
        2.2.5 DNA 和配合物的预处理第23-24页
        2.2.6 紫外滴定实验第24页
        2.2.7 圆二色谱实验第24页
        2.2.8 FRET 熔点实验第24-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2页
        2.3.1 分子结构模拟计算第25-26页
        2.3.2 紫外光谱滴定第26-28页
        2.3.3 圆二色光谱第28-30页
        2.3.4 FRET-熔点实验第30-32页
        2.3.5 作用机理第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基于联苯二胺并吡啶/咪唑希夫碱配体的四面体状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第34-46页
    3.1 实验部分第34-38页
        3.1.1 实验试剂第34页
        3.1.2 实验仪器第34-35页
        3.1.3 四面体状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35-38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8-45页
        3.2.1 配体红外表征第38-39页
        3.2.2 配体的核磁表征第39-40页
        3.2.3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第40-41页
        3.2.4 配合物的核磁表征第41-43页
        3.2.5 配合物的质谱图第43-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联苯二胺并吡啶/咪唑希夫碱配体的四面体状多核金属配合物与 ct-DNA 作用的研究第46-57页
    4.1 前言第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8页
        4.2.1 实验试剂第46-47页
        4.2.2 实验仪器第47页
        4.2.3 缓冲溶液配置第47页
        4.2.4 DNA 与配合物的预处理第47-48页
        4.2.5 紫外滴定实验第48页
        4.2.6 荧光竞争实验第48页
        4.2.7 圆二色谱实验第48页
        4.2.8 凝胶电泳实验第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6页
        4.3.1 紫外滴定实验第48-50页
        4.3.2 荧光竞争实验第50-52页
        4.3.3 圆二色谱实验第52-54页
        4.3.5 凝胶电泳实验第54-55页
        4.3.6 作用机理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基于联苯二胺并吡啶/咪唑希夫碱配体的四面体状多核金属配合物与G4-DNA作用的研究第57-72页
    5.1 引言第57-58页
    5.2 实验部分第58-59页
        5.2.1 实验试剂第58页
        5.2.2 实验仪器第58页
        5.2.3 缓冲溶液配置第58页
        5.2.4 配合物和 DNA 的预处理第58页
        5.2.5 紫外滴定实验第58-59页
        5.2.6 圆二色谱实验第59页
        5.2.7 FRET 熔点实验第5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9-71页
        5.3.1 紫外光谱滴定第59-61页
        5.3.2 圆二色光谱第61-64页
        5.3.3 FRET-熔点实验第64-70页
        5.3.4 作用机理第70-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主要结论第72-73页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药物缓/控释放性能研究
下一篇:不同植物果实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