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沟防洪治理水文计算研究--以会昌县古坊河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4页 |
2.1 流域概况 | 第20页 |
2.2 自然地理 | 第20-21页 |
2.3 工程地质 | 第21页 |
2.4 水文气象 | 第21-22页 |
2.5 水系特征 | 第22页 |
2.6 社会经济 | 第22-23页 |
2.7 洪水特性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 DEM 提取流域信息及对比 | 第24-35页 |
3.1 DEM 数据的生成 | 第24-25页 |
3.2 流域地形处理 | 第25-33页 |
3.2.1 DEM 的预处理 | 第25-27页 |
3.2.2 水流方向的提取 | 第27-28页 |
3.2.3 汇流累计量的提取 | 第28-29页 |
3.2.4 河网水系的提取 | 第29-30页 |
3.2.5 古坊河流域的确定 | 第30-32页 |
3.2.6 子流域的提取 | 第32页 |
3.2.7 河道平均比降的确定 | 第32-33页 |
3.3 流域信息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第4章 设计洪水计算 | 第35-60页 |
4.1 设计洪水叠加方法 | 第35页 |
4.2 区间洪水推求 | 第35-46页 |
4.2.1 江西省暴雨手册法的原理 | 第35-38页 |
4.2.2 水文比拟法的原理 | 第38页 |
4.2.3 SWAT 模型的原理 | 第38-41页 |
4.2.4 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原理 | 第41-43页 |
4.2.5 区间洪水推求方法的选择 | 第43页 |
4.2.6 暴雨手册法推求区间设计洪水 | 第43-46页 |
4.3 水库的调洪演算 | 第46-59页 |
4.3.1 水库的调洪演算的原理 | 第46-48页 |
4.3.2 水库调洪演算的方法 | 第48-50页 |
4.3.3 研究区水库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 第50-52页 |
4.3.4 水库设计洪水合理性分析 | 第52-53页 |
4.3.5 研究区水库的调洪演算 | 第53-59页 |
4.4 设计洪水计算成果 | 第59-60页 |
第5章 水面线推求 | 第60-67页 |
5.1 HEC-RAS 模型的原理 | 第60-61页 |
5.2 模型的计算范围 | 第61-62页 |
5.3 模型的地形以及水文资料 | 第62页 |
5.4 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 第62-63页 |
5.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不足与建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