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1.2.1 旅游地形象 | 第10页 |
1.2.2 旅游地形象重构 | 第10页 |
1.2.3 旅游地形象传播 | 第10-11页 |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国外学者关于旅游地形象研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学者关于旅游地形象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学者关于桂林旅游地形象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4 研究成果及不足 | 第16-17页 |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1.5.2 实地调查法 | 第18-19页 |
1.5.3 民族志研究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桂林旅游地形象的现状及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20-32页 |
2.1 桂林旅游资源状况 | 第20-22页 |
2.2 SWOT分析桂林旅游地形象现状 | 第22-27页 |
2.2.1 S(优势)分析 | 第22-25页 |
2.2.2 W(劣势)分析 | 第25页 |
2.2.3 O(机遇)分析 | 第25-26页 |
2.2.4 T(威胁)分析 | 第26-27页 |
2.3 桂林旅游地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2.3.1 名气内涵单一,多角度传播不够 | 第27-28页 |
2.3.2 传播观念陈旧,传播者的传播素养有待提升 | 第28页 |
2.3.3 传播内容同质化,传播步调不一致 | 第28-29页 |
2.3.4 舆情意识淡薄,应对态度不端正 | 第29-30页 |
2.4 桂林旅游地形象重构及传播之必要性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桂林旅游地形象重构的途径及方法 | 第32-40页 |
3.1 桂林旅游地形象定位 | 第33-35页 |
3.1.1 桂林旅游地形象定位 | 第33-34页 |
3.1.2 桂林旅游主题口号 | 第34-35页 |
3.2 桂林旅游地形象策划要素的设计 | 第35-38页 |
3.2.1 桂林“人—地”感知形象设计 | 第35-37页 |
3.2.2 桂林“人—人”感知形象设计 | 第37-38页 |
3.3 桂林感知形象设计 | 第38-40页 |
3.3.1 旅游地形象空间结构的核心区 | 第38-39页 |
3.3.2 旅游企业的形象设计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桂林旅游地形象的传播 | 第40-51页 |
4.1 桂林旅游地形象的传播学分析 | 第40-43页 |
4.1.1 桂林旅游地形象的传播主体 | 第40页 |
4.1.2 桂林旅游地形象的受众 | 第40-41页 |
4.1.3 桂林旅游地形象的传播内容 | 第41-42页 |
4.1.4 桂林旅游地形象的传播媒介 | 第42-43页 |
4.1.5 桂林旅游地形象的传播效果 | 第43页 |
4.2 桂林旅游地形象传播策略 | 第43-48页 |
4.2.1 媒体传播 | 第44-46页 |
4.2.2 公关活动传播 | 第46-48页 |
4.2.3 人际传播 | 第48页 |
4.3 桂林旅游地形象传播的支持系统 | 第48-51页 |
4.3.1 政府的支持 | 第49页 |
4.3.2 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支持 | 第49页 |
4.3.3 当地居民支持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