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单轴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建模仿真与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工作方式的选择 | 第16-21页 |
2.1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控制方式的选择 | 第16-17页 |
2.2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轴向方式的选择 | 第17-19页 |
2.3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驱动电机的选择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视日运动轨迹式跟踪算法 | 第21-29页 |
3.1 视日运动轨迹式跟踪的理论背景 | 第21-23页 |
3.2 太阳位置的确定算法 | 第23-24页 |
3.3 影响太阳位置的参数计算 | 第24-26页 |
3.3.1 时差 Eq 的计算 | 第24-25页 |
3.3.2 太阳赤纬角δ的计算及仿真 | 第25页 |
3.3.3 真太阳时角τ的计算及仿真 | 第25-26页 |
3.4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中偏移角的计算 | 第26-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4章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建模 | 第29-52页 |
4.1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29-32页 |
4.1.1 机械部分 | 第29-30页 |
4.1.2 控制部分 | 第30-31页 |
4.1.3 人机交互界面 | 第31-32页 |
4.2 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系统建模 | 第32-44页 |
4.2.1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 | 第32-35页 |
4.2.2 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 | 第35-36页 |
4.2.3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36-39页 |
4.2.4 无刷直流电机的建模 | 第39-44页 |
4.3 控制部分主控系统的建模 | 第44-47页 |
4.3.1 工作时间计算模块 | 第45-46页 |
4.3.2 运行模式选择模块 | 第46-47页 |
4.4 控制部分从控系统的建模 | 第47-51页 |
4.4.1 偏移角计算模块 | 第48-49页 |
4.4.2 极限位验证模块 | 第49-50页 |
4.4.3 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 | 第50-51页 |
4.4.4 电机驱动信号转化模块 | 第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 | 第52-65页 |
5.1 控制部分硬件设计 | 第52-60页 |
5.1.1 控制部分 DSP 的选型 | 第52-53页 |
5.1.2 控制部分硬件组成结构 | 第53页 |
5.1.3 电压转换电路 | 第53-55页 |
5.1.4 DSP 控制模块 | 第55-56页 |
5.1.5 通信模块 | 第56-57页 |
5.1.6 传感器采集电路 | 第57-60页 |
5.1.7 功率开关驱动模块 | 第60页 |
5.2 控制部分软件程序设计 | 第60-62页 |
5.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仿真及实验分析 | 第65-74页 |
6.1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 | 第65-66页 |
6.1.1 仿真结果 | 第65-66页 |
6.1.2 仿真分析 | 第66页 |
6.2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实验及分析 | 第66-68页 |
6.2.1 实验结果 | 第67-68页 |
6.2.2 实验分析 | 第68页 |
6.3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仿真及分析 | 第68-73页 |
6.3.1 连续测试对比分析 | 第70-72页 |
6.3.2 单点测试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4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