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3.3 简短评述 | 第18页 |
| 1.3.4 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页 |
| 1.6 可能的创新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BOOTSTRAP-DEA 概述 | 第21-33页 |
| 2.1 DEA 方法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 2.2 BOOTSTRAP-DEA 的一些基础理论 | 第25-31页 |
| 2.3 BOOTSTRAP-DEA 实施步骤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基金“生产”系统 | 第33-39页 |
| 3.1 基金的相关概念 | 第33-36页 |
| 3.1.1 基金的基本定义 | 第33页 |
| 3.1.2 基金运作的参与者 | 第33页 |
| 3.1.3 基金的分类 | 第33-35页 |
| 3.1.4 基金投资的特点 | 第35-36页 |
| 3.1.5 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 | 第36页 |
| 3.2 传统基金业绩评价的方法及其局限 | 第36-37页 |
| 3.3 基金评价的目的 | 第37-38页 |
| 3.4 基金“生产”的输入与输出 | 第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基于 BOOTSTRAP-DEA 的开放式基金评价与分析 | 第39-52页 |
| 4.1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 4.2 分类统计 | 第39页 |
| 4.3 输入输出指标选择 | 第39-41页 |
| 4.4 纯技术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 第41-44页 |
| 4.4.1 纯技术效率的计算和偏分析 | 第41页 |
| 4.4.2 纯技术效率分析 | 第41-44页 |
| 4.5 综合技术效率的计算和分析 | 第44-48页 |
| 4.5.1 综合技术效率的计算和偏分析 | 第44-45页 |
| 4.5.2 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 第45-48页 |
| 4.6 规模效率的计算和分析 | 第48-50页 |
| 4.6.1 规模效率的计算和偏分析 | 第48页 |
| 4.6.2 规模效率分析 | 第48-50页 |
| 4.7 投资参考意见 | 第50-51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