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温度及供热参数对热电机组负荷分配的影响分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热电联产现状与展望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热电联产现状与展望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热电联产简介 | 第16-24页 |
2.1 常见的热电联产类型 | 第16-19页 |
2.1.1 蒸汽轮机热电联产 | 第16-17页 |
2.1.2 燃气轮机热电联产 | 第17-18页 |
2.1.3 内燃机热电联产 | 第18-19页 |
2.2 热电机组节能分析 | 第19-21页 |
2.2.1 热电联产能源特点及流向 | 第19-20页 |
2.2.2 影响热电机组经济性的因素 | 第20-21页 |
2.3 热电机组节能措施 | 第21-23页 |
2.3.1 降低调节阀的节流损失 | 第21-22页 |
2.3.2 合理选择供热参数 | 第22页 |
2.3.3 优化负荷分配 | 第22-23页 |
2.3.4 热电厂经济性分析 | 第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环境温度对热电厂的影响及对策 | 第24-33页 |
3.1 空冷凝汽器最小蒸汽量的计算 | 第24-27页 |
3.1.1 空冷凝汽器换热特性 | 第24页 |
3.1.2 蒸汽量计算的模型 | 第24-27页 |
3.2 供热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27-28页 |
3.2.1 热网加热器的换热特性 | 第27页 |
3.2.2 供热参数的计算 | 第27-28页 |
3.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3.3.1 基本参数 | 第29页 |
3.3.2 结果及分析 | 第29-31页 |
3.4 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热电厂负荷优化分配 | 第33-40页 |
4.1 负荷分配算法的比较 | 第33页 |
4.2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应用与对比 | 第33-35页 |
4.2.1 基本粒子群算法 | 第33-34页 |
4.2.2 改进粒子群算法 | 第34-35页 |
4.3 热电联产机组负荷分配模型 | 第35-37页 |
4.3.1 成本函数 | 第35页 |
4.3.2 目标函数 | 第35页 |
4.3.3 约束条件 | 第35-36页 |
4.3.4 对约束条件的处理 | 第36页 |
4.3.5 算法步骤 | 第36-37页 |
4.4 实例验证与算法对比 | 第37-38页 |
4.5 环境温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4.5.1 环境温度对蒸汽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6 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供热参数变化对经济性的影响 | 第40-45页 |
5.1 变工况计算原理及方法 | 第40-42页 |
5.1.1 边界条件 | 第40-41页 |
5.1.2 计算步骤 | 第41-42页 |
5.2 实例分析 | 第42-44页 |
5.2.1 汽轮机主要设计参数 | 第42页 |
5.2.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5.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8页 |
6.1 结论 | 第45-47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