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红豆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1.1 红豆杉属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分布 | 第13-14页 |
1.1.2 红豆杉属植物的繁育研究 | 第14-15页 |
1.1.2.1 播种繁殖 | 第14页 |
1.1.2.2 扦插繁殖 | 第14页 |
1.1.2.3 组织培养繁殖 | 第14-15页 |
1.1.3 红豆杉属植物的利用现状 | 第15页 |
1.1.4 自然环境因子处理下对红豆杉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15-17页 |
1.1.4.1 温度对红豆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15页 |
1.1.4.2 土壤对红豆杉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5-16页 |
1.1.4.3 水分胁迫对红豆杉相关性状改变的影响 | 第16页 |
1.1.4.4 光照处理下红豆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 第16-17页 |
1.1.5 人为环境对红豆杉相关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1.1.5.1 外源添加物刺激下红豆杉相关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17页 |
1.1.5.2 其他诱导因素对红豆杉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 第17-18页 |
1.2 水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1 水培技术及其优点 | 第18-20页 |
1.2.2 水培技术的应用现状研究 | 第20-21页 |
1.2.2.1 水培植物的种类研究 | 第20页 |
1.2.2.2 水培营养液的研究 | 第20-21页 |
1.2.2.3 水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 | 第21页 |
1.2.3 水培技术最新成果和动态 | 第21-22页 |
2 赤霉素 GA_3对水培红豆杉生根的影响 | 第22-24页 |
2.1 材料 | 第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1 待测红豆杉的处理 | 第22-23页 |
2.2.2 水培红豆杉的诱导 | 第23页 |
2.2.3 根组织生长指标的检查 | 第2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3页 |
2.4 分析与讨论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页 |
3 水培对红豆杉根系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24-28页 |
3.1 材料 | 第2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3.3 结果 | 第26-27页 |
3.4 讨论与分析 | 第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水培对红豆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8-38页 |
4.1 水培对红豆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4.1.1 材料 | 第28页 |
4.1.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4.1.1.2 实验设备 | 第28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4.1.3 结果 | 第29页 |
4.1.4 分析与讨论 | 第29-30页 |
4.2 水培对红豆杉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4.2.1 材料 | 第30页 |
4.2.1.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4.2.1.2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4.2.2 方法 | 第30页 |
4.2.3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4.2.4 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4.2.5 分析与讨论 | 第31页 |
4.3 水培对红豆杉根电导伤害率的影响 | 第31-33页 |
4.3.1 材料 | 第31-32页 |
4.3.1.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4.3.1.2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4.3.2 方法 | 第32页 |
4.3.3 结果 | 第32页 |
4.3.4 分析与讨论 | 第32-33页 |
4.4 水培对红豆杉根组织酶活力的影响 | 第33-36页 |
4.4.1 材料 | 第33页 |
4.4.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4.4.1.2 实验设备 | 第33页 |
4.4.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4.4.2.1 酶液的提取 | 第33页 |
4.4.2.2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4.4.2.3 测定方法 | 第34页 |
4.4.2.4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4.4.3 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4.4.4 分析与讨论 | 第35-36页 |
4.5 水培对红豆杉根总蛋白的影响 | 第36-38页 |
4.5.1 材料 | 第36页 |
4.5.1.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4.5.1.2 实验设备 | 第36页 |
4.5.1.3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6页 |
4.5.2 方法 | 第36-37页 |
4.5.3 结果 | 第37-38页 |
4.5.4 分析与讨论 | 第3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8页 |
5. 水培对红豆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8-46页 |
5.1 材料 | 第39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9页 |
5.1.3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9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5.2.1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39-40页 |
5.2.2 红豆杉根总 RNA 提取及反转录 | 第40-41页 |
5.2.3 荧光定量 PCR 标准曲线制作 | 第41页 |
5.2.4 荧光定量 PCR 检测样品中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含量 | 第41-42页 |
5.2.5 荧光定量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2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5.3.1 水培与土培红豆杉根 RNA 提取结果 | 第42页 |
5.3.2 各基因荧光定量 PCR 结果 | 第42-44页 |
5.4 分析与讨论 | 第44-4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