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虎眼万年青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家族的鉴定和突变研究

缩略词第6-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9页
    1.1 植物来源天然产物的获取方式第10-12页
        1.1.1 植物中直接提取分离第10-11页
        1.1.2 化学合成方法第11页
        1.1.3 生物技术方法第11页
        1.1.4 合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方法第11-12页
    1.2 OSW-1的化学全合成第12-13页
    1.3 OSW-1的构效关系小结第13-14页
    1.4 参与OSW-1生物合成的基因第14-15页
    1.5 对甲氧基苯甲酰基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5-16页
    1.6 PAL的研究现状概述第16-18页
        1.6.1 分布及生理作用第16页
        1.6.2 作用机制及某些重要作用位点第16-17页
        1.6.3 PAL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第17-18页
    1.7 虎眼万年青中PAL克隆鉴定的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实验所用材料及涉及的一些常规方法第19-27页
    2.1 主要仪器设备及生产厂商第19页
    2.2 实验材料第19-23页
        2.2.1 标准品及常用生化试剂第19-20页
        2.2.2 常见溶液配方第20-22页
        2.2.3 抗生素配制第22页
        2.2.4 试剂盒及酶等生化试剂第22-23页
        2.2.5 菌株及质粒第23页
        2.2.6 植物材料第23页
    2.3 常用实验方法第23-27页
        2.3.1 感受态细胞制作(CaCl_2法)第23-24页
        2.3.2 克隆载体连接第24页
        2.3.3 大肠杆菌的转化第24页
        2.3.4 重组子的筛选第24-25页
        2.3.5 重组蛋白的诱导第25页
        2.3.6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25页
        2.3.7 蛋白染色—银染法第25-26页
        2.3.8 Western-blot方法第26-27页
第三章 虎眼万年青中PAL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7-33页
    引言第27页
    3.1 实验方法第27-29页
    3.2 实验结果第29-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野生型PAL重组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分析第33-48页
    引言第33页
    4.1 实验方法第33-38页
        4.1.1 重组蛋白的表达和检测第33页
        4.1.2 蛋白纯化、透析及冷干第33-34页
        4.1.3 野生型蛋白催化及催化产物分析第34-36页
        4.1.4 野生型蛋白催化的最适pH与最适温度分析第36页
        4.1.5 野生型蛋白催化L-Phe、L-Tyr的动力学参数测定第36-38页
    4.2 实验结果第38-46页
        4.2.1 重组蛋白的检测第38-39页
        4.2.2 重组蛋白催化产物的鉴定第39-42页
        4.2.3 重组蛋白催化反应的最适pH及最适温度第42-44页
        4.2.4 野生型重组蛋白催化不同底物的动力学参数测定第44-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对OsaPAL2和OsaPAL62的定点突变研究第48-62页
    引言第48页
    5.1 实验方法第48-51页
        5.1.1 定点突变方法第48-49页
        5.1.2 对PAL中活性作用位点附近保守区域的定点突变第49-50页
        5.1.3 底物选择性位点的突变第50页
        5.1.4 突变体表达及纯化第50页
        5.1.5 突变体活性比较第50-51页
    5.2 实验结果第51-60页
        5.2.1 PAL局部序列多重比对结果以及突变位点的选择第51-52页
        5.2.2 OsaPAL2和OsaPAL62活性位点旁突变位点的选择第52-53页
        5.2.3 OsaPAL2和OsaPAL62底物选择性位点突变第53页
        5.2.4 HPLC比较突变体活性第53-56页
        5.2.5 突变对酶催化特性影响的动力学分析第56-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62-65页
    6.1 主要内容与意义第62-63页
        1、虎眼万年青中PAL野生型重组蛋白的表达鉴定第62页
        2、突变底物选择性位点提高对L-Tyr的催化能力第62-63页
        3、近活性位点保守区三个位点的突变研究第63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63-64页
    6.3 工作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2页
附录第72-102页
    附表第72-84页
    附图第84-102页
致谢第102-105页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专利和论文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健脾理气方联合吉非替尼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绿原酸缓解大鼠肠道线粒体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