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体制论文

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双重职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8页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8-9页
        1.2.1 研究内容第8页
        1.2.2 研究方法第8-9页
    1.3 技术路线图第9-10页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10-11页
        1.4.1 可能的创新第10页
        1.4.2 可能的不足第10-11页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第11-26页
    2.1 概念界定第11-12页
        2.1.1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涵和基本职能第11-12页
        2.1.2 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内涵和特征第12页
    2.2 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货币政策职能相关文献综述第12-21页
        2.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2-19页
            2.2.1.1 可贷资金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第12-13页
            2.2.1.2 弗里德曼规则与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第13-15页
            2.2.1.3 泰勒规则与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第15-18页
            2.2.1.4 “利率走廊”规则与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第18-19页
        2.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9-21页
            2.2.2.1 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与国内银行业经营管理第20页
            2.2.2.2 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与国内货币政策第20-21页
    2.3 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金融监管职能相关文献综述第21-26页
        2.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22-25页
            2.3.1.1 账户转移模型第22-23页
            2.3.1.2 庇古税模型第23-25页
        2.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25-26页
第三章 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货币政策职能的实证研究第26-40页
    3.1 “利率走廊”模型的构建第26-32页
        3.1.1 一个不付息的模型第26-29页
        3.1.2 基于超额存款准备金付息的“利率走廊”的操作规则第29-32页
    3.2 “利率走廊”操作规则的实证检验第32-38页
        3.2.1 实证方法第33-34页
        3.2.2 样本数据第34-35页
        3.2.3 实证结果第35-38页
    3.3 结论第38-40页
第四章 存款准备金付息的金融监管职能的实证研究第40-55页
    4.1 构建后金融危机时代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统一框架第40-41页
    4.2 修正的庇古税模型第41-44页
    4.3 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金融监管职能的实证检验第44-54页
        4.3.1 实证方法第45-47页
        4.3.2 样本数据第47-50页
        4.3.3 实证结果第50-54页
    4.4 结论第54-55页
第五章 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展望与政策建议第55-58页
    5.1 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存在的现实条件和环境约束第55页
    5.2 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双重职能的发展与展望第55-56页
    5.3 政策建议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1-62页
后记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STAR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