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形式的跨媒介创新开发研究--以户县农民画为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7-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5 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2 传统媒介下的民间美术形式特征 | 第11-17页 |
2.1 民间美术形式的空间表达 | 第11-13页 |
2.1.1 平面叙事 | 第11-12页 |
2.1.2 立体叙事 | 第12-13页 |
2.2 民间美术形式的传播特征 | 第13-15页 |
2.2.1 静态的审美 | 第13-14页 |
2.2.2 动态的延伸 | 第14-15页 |
2.3 传统媒介技术下的民间美术生存现状 | 第15-17页 |
2.3.1 创作群体文化程度的局限 | 第15页 |
2.3.2 创作形式的单一 | 第15-16页 |
2.3.3 受众体接受方式的改变 | 第16-17页 |
3 传统媒介技术下户县农民画的发展演变 | 第17-24页 |
3.1 萌芽时期 | 第17-19页 |
3.2 辉煌时期 | 第19-20页 |
3.3 蜕变时期 | 第20-24页 |
4 跨媒介技术下户县农民画发展形式的构想 | 第24-34页 |
4.1 题材内容的更新 | 第24-26页 |
4.1.1 旧题材的沿用 | 第24-25页 |
4.1.2 新题材的发掘 | 第25-26页 |
4.2 表现形式的创新 | 第26-29页 |
4.2.1 静态表现 | 第26-27页 |
4.2.2 动态表现 | 第27-29页 |
4.2.3 交互式表现 | 第29页 |
4.3 形式特征的衍化 | 第29-31页 |
4.4 创作群体的扩充 | 第31页 |
4.5 应用价值的创新 | 第31-34页 |
4.5.1 社会层面 | 第32页 |
4.5.2 文化层面 | 第32-33页 |
4.5.3 经济层面 | 第33-34页 |
5 户县农民画的跨媒介创新应用 | 第34-52页 |
5.1 题材的选定 | 第34-35页 |
5.1.1 季节 | 第34页 |
5.1.2 传统节庆 | 第34-35页 |
5.2 创新思路 | 第35-40页 |
5.2.1 角色创新 | 第35-38页 |
5.2.2 场景设计 | 第38-40页 |
5.3 色彩方案 | 第40-47页 |
5.3.1 浪漫的春天 | 第40-42页 |
5.3.2 葱郁的夏天 | 第42-43页 |
5.3.3 灿烂的秋天 | 第43-45页 |
5.3.4 沉静的冬天 | 第45-47页 |
5.4 跨媒介表现形式 | 第47-52页 |
5.4.1 VR全景图 | 第47-49页 |
5.4.2 交互式动画 | 第49-51页 |
5.4.3 动态表情包 | 第51-52页 |
6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发表论文(作品)、专利、比赛获奖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