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5 本文特色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2章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征和社会影响 | 第14-18页 |
2.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14页 |
2.2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 第14-16页 |
2.3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 | 第16-18页 |
第3章 天津市群体性事件的背景及成因分析 | 第18-22页 |
3.1 天津市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 第18-20页 |
3.1.1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 第18页 |
3.1.2 社会利益分化和改革攻坚进入新阶段 | 第18-19页 |
3.1.3 社会管理和社会需求进入新阶段 | 第19-20页 |
3.2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成因分析 | 第20-22页 |
3.2.1 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 第20页 |
3.2.2 群体利益格局转变 | 第20-21页 |
3.2.3 政府公信力缺失 | 第21页 |
3.2.4 虚假信息的传播 | 第21-22页 |
第4章 天津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案、问题及原因 | 第22-44页 |
4.1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职责 | 第22-25页 |
4.1.1 公安机关所扮演的角色 | 第22-23页 |
4.1.2 公安机关所承担的职能 | 第23-25页 |
4.2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案对策 | 第25-31页 |
4.2.1 逐步完善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法规 | 第25-26页 |
4.2.2 形成快捷有效的信息传播途径 | 第26-27页 |
4.2.3 强化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 第27-28页 |
4.2.4 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 | 第28-29页 |
4.2.5 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 | 第29-31页 |
4.3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7页 |
4.3.1 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 第32-33页 |
4.3.2 缺少地方基层组织和干部的支持 | 第33-34页 |
4.3.3 前期情报信息控制不灵 | 第34-35页 |
4.3.4 缺乏严谨有效规范的工作程序 | 第35-37页 |
4.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4页 |
4.4.1 工作机制不完善 | 第38-39页 |
4.4.2 权力使用受到制约 | 第39-41页 |
4.4.3 信息处置存在缺陷 | 第41-42页 |
4.4.4 处置方法与实况不符 | 第42-44页 |
第5章 完善天津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 | 第44-56页 |
5.1 加强源头管控 | 第44-49页 |
5.1.1 积怨是管控之源 | 第44-46页 |
5.1.2 化解是管控之策 | 第46-47页 |
5.1.3 机制是管控之本 | 第47-49页 |
5.2 关注媒体的主动引导 | 第49-51页 |
5.2.1 认识网络媒体应有的正面作用 | 第49-50页 |
5.2.2 注意网络媒体可能的负面效应 | 第50页 |
5.2.3 健全网上舆论潜在的引导机制 | 第50-51页 |
5.3 运用心理战术的积极干预 | 第51-53页 |
5.3.1 参与者主要心理特征 | 第51页 |
5.3.2 现场处置中的心理战术运用 | 第51-52页 |
5.3.3 现场处置人员心理的有效引导 | 第52-53页 |
5.4 强化现场应对的妥善处置 | 第53-56页 |
5.4.1 宣传教育的疏导劝解 | 第53-54页 |
5.4.2 制造先声的夺人气势 | 第54页 |
5.4.3 由外向内的迅速剥离 | 第54页 |
5.4.4 把握战机的果断行动 | 第54-55页 |
5.4.5 快速安全的稳妥处理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