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一、股权激励的定义 | 第11-12页 |
二、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学术界相关研究及结论 | 第15-17页 |
一、股权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 第16页 |
二、股权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或不相关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页 |
二、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19-20页 |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20-21页 |
三、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模型 | 第21-2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制度背景和研究假设 | 第24-27页 |
第一节 我国股权激励制度背景 | 第24-26页 |
一、我国运用股权激励作为激励手段的企业分布在众多行业 | 第24-25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模式基本相同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27-32页 |
第一节 公司简介 | 第27-28页 |
一、公司背景 | 第27页 |
二、公司财务疑云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具体计划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案例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32-44页 |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2页 |
一、样本选择 | 第32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32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32-35页 |
一、盈余管理 | 第32-33页 |
二、股权激励变量 | 第33页 |
三、控制变量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假设检验 | 第35-42页 |
一、计量参数及可控性利润DA的计算 | 第35页 |
二、对于假设H1的检验 | 第35-37页 |
三、对于假设H2的检验 | 第37-42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和展望 | 第44-4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第44-46页 |
一、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层持股数应当科学设置 | 第44页 |
二、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价格、有效期等也应当遵循合理的模式 | 第44-45页 |
三、企业应当加强授权与行权考核标准 | 第45页 |
四、政府应当加强完善股权激励计划相关法律法规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46-47页 |
一、研究局限 | 第46页 |
二、未来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