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档案学、档案事业论文--各种类型档案工作论文--其他档案论文

人事档案制度功能失范现象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2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一、问题缘起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22页
        一、关于人事档案制度演化历程研究第12-15页
        二、关于人事档案制度过程的研究第15-18页
        三、关于人事档案制度的功能及失范现象研究第18-22页
    第三节 研究核心概念说明第22-24页
        一、人事档案制度第22-23页
        二、失范与人事档案制度功能失范第23-24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第24-26页
        一、研究方法第24-25页
        二、内容结构第25-26页
第一章 人事档案制度的历史生成及特征第26-40页
    第一节 人事档案制度的产生及历史变迁第26-35页
        一、革命情势下人事档案制度的生成(1939-1949年)第26-30页
        二、新政权建设与人事档案制度的发展(1949-1978年)第30-33页
        三、人事档案制度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至今)第33-35页
    第二节 人事档案制度的特征第35-40页
        一、资源分配下的身份制结构第35-37页
        二、党管干部的信息基础第37-38页
        三、单位制运转的技术手段第38-40页
第二章 人事档案制度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第40-55页
    第一节 人事档案制度的组织功能第40-45页
        一、层级审查:组织功能的实践形式第40-43页
        二、权威性监督与组织成员的持续性忠诚第43-45页
    第二节 人事档案制度的政治意识塑造功能第45-50页
        一、政治性反省:组织成员的政治意识塑造第45-48页
        二、组织化教育:个体政治意识的规训第48-50页
    第三节 人事档案制度的管控功能第50-55页
        一、身份与流动:档案对组织成员的约制第50-53页
        二、资源配置的倾斜:档案约制功能的机制第53-55页
第三章 变动社会下人事档案制度的功能失范第55-69页
    第一节 社会流动加剧下的“弃档”、“死档”现象第55-59页
        一、“弃档”、“死档”现象的泛化第55-57页
        二、档案与身份的分离:档案管制功能的弱化第57-59页
    第二节 干部档案造假与档案信息监控功能的失范第59-65页
        一、升迁与选拔: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驱动力第59-62页
        二、档案造假下干部管理的考察失真第62-65页
    第三节 档案重建与制度运作机制的失范第65-69页
        一、“人质档案”下的档案重建第65-67页
        二、档案重建下的制度严肃性的丧失第67-69页
第四章 人事档案制度功能失范的原因分析第69-81页
    第一节 僵化与封闭:档案制度的自我困境第69-74页
        一、人事档案收集内容的滞后第69-71页
        二、人事档案当事人知情权的缺失第71-74页
    第二节 单位制松动下的社会调控体系再造第74-77页
        一、人才自由流动空间与资源的扩张第74-75页
        二、从“身份”到“契约”:个体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嵌入第75-77页
    第三节 治理方式转变下的人事管理模式变革第77-81页
        一、从强制性控制到柔性管理的社会治理第77-79页
        二、从人事管制到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才评价标准第79-81页
结语第81-85页
参考文献第85-94页
后记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十年我国乒乓球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下一篇:基于KPI-BSC的A地区博物馆绩效考核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