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言 | 第8页 |
第一章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概述 | 第8-15页 |
第一节 公司司法解散的概念 | 第8-9页 |
一、自愿解散 | 第9页 |
二、强制解散 | 第9页 |
第二节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功能分析 | 第9-11页 |
一、打破公司僵局 | 第9-10页 |
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特点探析 | 第11-15页 |
一、程序启动的被动性 | 第12页 |
二、解散事由的法定性 | 第12-13页 |
三、前置条件的限制性 | 第13-14页 |
四、实现方式的特定性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司法解散制度理论之研究 | 第15-17页 |
第一节 公司契约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期待利益落空理论 | 第16页 |
第三节 股东诚信义务理论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公平正义理论 | 第17页 |
第三章 中日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比较研究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我国的制度规定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日本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 | 第19-21页 |
一、法院命令公司解散 | 第19页 |
二、法院判决公司解散 | 第19-21页 |
第四章 中日司法解散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 第21-28页 |
一、解散事由的相异点 | 第21-24页 |
二、提起主体的相异点 | 第24-27页 |
三、前置条件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程序设计之比较 | 第28-33页 |
一、被告的适格问题 | 第28-31页 |
二、恶意诉讼防御机制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后记 | 第37-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