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由赤铁矿渣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和聚硅硫酸铁的合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7页
    1.1 赤铁矿渣及其综合利用研究综述第12-20页
        1.1.1 湿法炼锌的概述第12-19页
            1.1.1.1 黄钾铁矾法第13-15页
            1.1.1.2 针铁矿法第15-17页
            1.1.1.3 赤铁矿法第17-19页
        1.1.2 赤铁矿渣的概述和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 水资源现状与污水处理技术第20-21页
        1.2.1 水资源现状第20页
        1.2.2 废水的分类与水处理技术第20-21页
    1.3 FeSO_4?7H_2O的性质及用途第21-22页
    1.4 絮凝剂的概述、定义和分类第22-23页
    1.5 絮凝剂的国内研究进展第23-25页
        1.5.1 聚合硫酸铁的研究现状第24页
        1.5.2 聚合硫酸铁的改性研究第24-25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第25-27页
        1.6.1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25-26页
        1.6.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2 七水合硫酸亚铁的制备第27-35页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27-30页
        2.1.1 实验原料和主要试剂第27-29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9-30页
    2.2 七水合硫酸亚铁的制备原理第30-32页
        2.2.1 热酸浸出第30-31页
        2.2.2 浸出液的净化第31页
        2.2.3 Fe_2(SO_4)_3溶液的还原第31-32页
        2.2.4 FeSO_4?7H_2O溶液的结晶第32页
    2.3 FeSO_4·7H_2O的制备方法与工艺流程第32-33页
        2.3.1 FeSO_4·7H_2O的制备方法第32页
        2.3.2 FeSO_4·7H_2O的制备工艺流程第32-33页
    2.4 产品的检测方法第33-35页
        2.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第33页
        2.4.2 X射线衍射(XRD)第33-34页
        2.4.3 同步热分析(TG-DSC)第34页
        2.4.4 扫描电镜(SEM)第34-35页
3 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的结果与讨论第35-51页
    3.1 酸浸实验的单因素结果分析第35-38页
        3.1.1 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5页
        3.1.2 硫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5-36页
        3.1.3 反应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6-37页
        3.1.4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7页
        3.1.5 搅拌速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第37-38页
    3.2 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赤铁矿渣浸出率的影响因素第38-44页
        3.2.1 模型方程与显著性检验第39-42页
        3.2.2 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第42-44页
        3.2.3 响应面实验结果的验证第44页
    3.3 还原实验的结果分析第44-46页
        3.3.1 反应温度对还原率的影响第44-45页
        3.3.2 反应时间对还原率的影响第45页
        3.3.3 铁过量系数对还原率的影响第45-46页
    3.4 产品的表征与分析第46-49页
        3.4.1 ICP-AES的表征结果分析第46-47页
        3.4.2 XRD的表征结果分析第47-48页
        3.4.3 TG-DSC的表征结果分析第48-49页
        3.4.4 SEM的表征结果分析第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聚硅硫酸铁的制备第51-56页
    4.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51-52页
        4.1.1 实验原料和主要试剂第51-52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52页
    4.2 聚硅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图及制备方法第52-54页
        4.2.1 聚硅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图第52-53页
        4.2.2 聚硅硫酸铁(PFSS)的制备方法第53-54页
            4.2.2.1 聚合硫酸铁(PFS)的制备方法第53页
            4.2.2.2 聚硅酸(PS)的制备方法第53-54页
            4.2.2.3 聚硅硫酸铁(PFSS)的制备方法第54页
    4.3 产品的检测方法第54-56页
        4.3.1 对PFS产品性能的检测方法第54页
        4.3.2 PS、PFS、PFSS稳定性的测定第54-55页
        4.3.3 絮凝试验的测定第55页
        4.3.4 XRD的表征结果分析第55页
        4.3.5 SEM的表征结果分析第55页
        4.3.6 FTIR的表征结果分析第55-56页
5 制备聚硅硫酸铁的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72页
    5.1 制备聚合硫酸铁的实验结果分析第56-63页
        5.1.1 单因素实验第56-59页
            5.1.1.1 硫酸添加量对PFS的影响第56-57页
            5.1.1.2 反应温度对PFS的影响第57-58页
            5.1.1.3 陈化温度对PFS的影响第58页
            5.1.1.4 陈化时间对PFS的影响第58-59页
        5.1.2 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合成PFS的影响因素第59-63页
            5.1.2.1 模型方程与显著性检验第60-62页
            5.1.2.2 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第62-63页
            5.1.2.3 响应面实验结果的验证第63页
    5.2 制备聚硅酸的实验结果分析第63-66页
        5.2.1 SiO_2含量对PS稳定性的影响第63-64页
        5.2.2 pH值对PS稳定性的影响第64-65页
        5.2.3 活化温度对PS稳定性的影响第65-66页
    5.3 制备聚硅硫酸铁的实验结果分析第66-68页
        5.3.1 Fe/Si对絮凝效果的的影响第66页
        5.3.2 陈化时间对絮凝效果的的影响第66-67页
        5.3.3 活化时间对絮凝效果的的影响第67-68页
    5.4 产品的表征与分析第68-71页
        5.4.1 PFSS的XRD表征与分析第68-69页
        5.4.2 PFSS的SEM表征结果分析第69页
        5.4.3 PFSS的FTIR表征结果分析第69-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6 本课题的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创新点第73页
    6.3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第一性原理理论理性设计甲烷脱氢催化剂
下一篇:稀土铕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