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日本沼虾生长蜕皮期同类相残而受生物胺胁迫的LC50及鳃和肝胰腺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英文缩略词第4-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前言第13-22页
    1.1 日本沼虾及其养殖近况第13-14页
        1.1.1 日本沼虾的生物学特征第13页
        1.1.2 主要养殖模式现状第13-14页
    1.2 水产动物的同类相残行为第14-15页
        1.2.1 同类相残行为的机理研究进展第14页
        1.2.2 甲壳类动物的同类相残行为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日本沼虾的鳃组织第15-17页
        1.3.1 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构第15-16页
        1.3.2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亚显微结构第16-17页
    1.4 日本沼虾的肝胰腺组织第17-19页
        1.4.1 光学显微镜结构第17-18页
        1.4.2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亚显微结构第18-19页
    1.5 生物胺的简介及其生理学功能第19-20页
        1.5.1 生物胺的简介第19页
        1.5.2 生物胺的生理功能第19-20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31页
    2.1 试验材料第22-24页
        2.1.1 试验动物第22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2-23页
        2.1.3 主要试剂第23页
        2.1.4 常用溶液配制第23-24页
        2.1.5 主要数据库及生物软件第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31页
        2.2.1 日本沼虾蜕皮生长期同类相残行为探究第24-26页
            2.2.1.1 无隔板、光照试验第25页
            2.2.1.2 有隔板、光照与气味比较综合试验第25-26页
            2.2.1.3 数据分析第26页
        2.2.2 日本沼虾蜕皮期养殖水体中生物胺种类及含量测定第26-27页
            2.2.2.1 生物胺种类及含量测定第26-27页
            2.2.2.2 数据分析第27页
        2.2.3 尸胺胁迫下日本沼虾的行为和LC_(50)测定第27-28页
            2.2.3.1 确定尸胺浓度梯度的预试验第27-28页
            2.2.3.2 正式试验第28页
            2.2.3.3 数据分析第28页
        2.2.4 尸胺胁迫下日本沼虾鳃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第28-30页
            2.2.4.1 鳃组织病理变化的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第28-30页
            2.2.4.2 鳃组织病理变化的透射式电镜观察第30页
        2.2.5 尸胺胁迫下日本沼虾肝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第30-31页
            2.2.5.1 肝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的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第30页
            2.2.5.2 肝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的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0-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53页
    3.1 日本沼虾蜕皮期同类相残行为及关键影响因素观测结果分析第31-37页
        3.1.1 无隔板光照试验第31-33页
        3.1.2 有隔板、光照与气味比较综合试验第33-37页
    3.2 HPLC对日本沼虾蜕皮期养殖水体中生物胺的测定结果分析第37-43页
    3.3 尸胺对日本沼虾的LC_(50)及SC测定分析第43-45页
    3.4 尸胺对日本沼虾的行为影响观测结果第45-46页
    3.5 尸胺胁迫下日本沼虾鳃组织的组织切片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第46-49页
        3.5.1 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第46-48页
        3.5.2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第48-49页
    3.6 尸胺胁迫下日本沼虾肝胰腺组织的组织切片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第49-53页
        3.6.1 组织切片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第49-51页
        3.6.2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第51-53页
4 讨论第53-57页
    4.1 日本沼虾生长蜕皮期同类相残行为及预防措施第53-54页
    4.2 生物胺的急性毒性影响第54-55页
    4.3 生物胺的亚急性毒性影响第55-57页
5 结论第57-59页
6 参考文献第59-64页
7 致谢第64-65页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貂铜绿假单胞菌强弱毒菌株及其毒力因子的筛选鉴定
下一篇:深化医改背景下福建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