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

间接空冷机组喷雾冷却增效的优化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22页
    1.2 课题研究意义第22-2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30页
        1.3.1 喷雾预冷基础研究第23-25页
        1.3.2 喷雾预冷在工程中的应用第25-27页
        1.3.3 空冷塔应用喷雾冷却的研究第27-30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第30-33页
第二章 间接空冷机组喷雾冷却的降温机制与数学建模第33-51页
    2.1 喷雾降温原理第33-42页
        2.1.1 液滴蒸发传热传质模型第33-37页
        2.1.2 液滴传热传质系数的确定第37-38页
        2.1.3 液滴运动模型第38-40页
        2.1.4 阻力系数的确定第40-41页
        2.1.5 喷水量计算第41-42页
    2.2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第42-44页
    2.3 两相流模拟第44-47页
        2.3.1 雾滴轨道数学模型第44-45页
        2.3.2 空气和液滴颗粒之间的耦合第45-46页
        2.3.3 求解设置第46-47页
    2.4 计算控制方程第47-49页
        2.4.1 连续相(空气)第47-48页
        2.4.2 离散相方程(液滴)第48-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无风工况下空冷机组喷雾系统的数值模拟与优化第51-117页
    3.1 间接空冷系统流动和换热特性第51-55页
        3.1.1 间接空冷系统数值模型建立第51-53页
        3.1.2 无风状态下空冷塔流动和换热结果第53-55页
    3.2 喷嘴在塔内的布置第55-63页
        3.2.1 喷雾增湿用小塔模型介绍第55-57页
        3.2.2 流量60g/s喷嘴模拟结果第57-59页
        3.2.3 流量200g/s喷嘴塔内喷雾降温情况第59-62页
        3.2.4 喷嘴在不同高度和半径的计算工况第62-63页
    3.3 每个半径和高度上喷嘴降温详细分析第63-104页
        3.3.1 外缘部分喷嘴降温和液滴轨迹分析第63-72页
        3.3.2 R35喷嘴位置比较第72-79页
        3.3.3 R25位置喷嘴降温和液滴轨迹分析第79-86页
        3.3.4 R15位置喷嘴降温和液滴轨迹分析第86-93页
        3.3.5 R45喷嘴位置比较第93-104页
    3.4 各个半径的喷嘴组合的降温结果分析第104-115页
        3.4.1 每个半径最优喷嘴位置第104-106页
        3.4.2 所有组合的喷嘴降温效果对比第106-115页
            3.4.2.1 评价指标第106-109页
            3.4.2.2 指标分析第109-115页
    3.5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四章 侧风工况下空冷机组喷雾系统的数值模拟与优化第117-137页
    4.1 侧风下间接空冷单元模型的建立第117-127页
        4.1.1 空冷塔模型的建立第117-123页
        4.1.2 空冷塔流动和换热模拟结果分析第123-127页
    4.2 侧风下喷雾增湿的优化第127-134页
        4.2.1 多处布置探究侧风下液滴的飞行轨迹和覆盖区域第127-131页
        4.2.2 基于液滴分布规律的喷嘴布置策略第131-132页
        4.2.3 不同位置降温效果分析对比第132-134页
    4.3 本章小结第134-13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37-139页
    5.1 本文主要结论第137-138页
    5.2 本文的创新点第138页
    5.3 研究展望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第145-14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步联网后水轮机调速器参数的整定分析
下一篇:超导材料应变性能测试装置研制及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