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基于复合隔震的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外隔震技术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内隔震技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3 文献综述第16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页
        1.4.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隔震结构相关理论及动力学分析方法第19-27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隔震结构基本理论第19-23页
        2.2.1 建筑隔震的分类第19-20页
        2.2.2 隔震支座种类及其特性第20-22页
        2.2.3 隔震支座的数值模拟第22-23页
    2.3 复合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方法第23-26页
        2.3.1 多质点平动隔震体系分析模型及振动方程第23-25页
        2.3.2 多质点复合隔震体系分析模型及振动方程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基于复合隔震的不规则框架结构数值模拟第27-60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模型分析及基本参数第27-32页
        3.2.1 工程概述第27-28页
        3.2.2 结构主要材料具体参数分析第28-29页
        3.2.3 隔震层参数第29-32页
        3.2.4 荷载工况分析第32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32-35页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3.3.2 有限元模型模态对比分析第33-35页
    3.4 地震波的选取第35-37页
        3.4.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第35页
        3.4.2 实际地震波的调整第35-36页
        3.4.3 地震波的选用第36-37页
    3.5 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第37-55页
        3.5.1 结构各层最大层间位移对比分析第38-44页
        3.5.2 结构各层最大层间剪力对比分析第44-50页
        3.5.3 结构各层相对加速度最大值对比分析第50-55页
    3.6 复合隔震结构隔震效果的参数分析第55-59页
        3.6.1 隔震效果影响指数的定义第56页
        3.6.2 地震波作用方向对隔震结构隔震效果的影响第56-58页
        3.6.3 结构发生尺寸收进位置对隔震结构隔震效果的影响第58-59页
    3.7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罕震作用下基于复合隔震的不规则框架结构能量响应分析第60-80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复合隔震结构地震能量分析理论第60-62页
        4.2.1 复合隔震结构计算模型建立第60-61页
        4.2.2 复合隔震结构隔震支座的滞回特性第61-62页
        4.2.3 复合隔震结构能量响应分析方法的选择第62页
    4.3 不规则框架结构在不同隔震形式下的耗能分析第62-65页
    4.4 不同地震动作用对复合隔震结构耗能的影响第65-67页
    4.5 复合隔震结构隔震支座参数对结构隔震层耗能的影响第67-78页
        4.5.1 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刚度对结构隔震层耗能的影响第67-70页
        4.5.2 摩擦滑移隔震支座摩擦系数对结构隔震层耗能的影响第70-72页
        4.5.3 复合隔震层隔震支座布置形式对结构隔震层耗能的影响第72-75页
        4.5.4 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布置数量对结构隔震层耗能的影响第75-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结论第80-81页
    展望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EMD的变形监测数据去噪与变形趋势提取研究
下一篇:空气源热泵系统的ELC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