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氟的来源 | 第11-12页 |
1.2 氟的危害 | 第12-14页 |
1.3 含氟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14-21页 |
1.3.1 沉淀法 | 第14-16页 |
1.3.2 吸附法 | 第16-17页 |
1.3.3 离子交换法 | 第17-18页 |
1.3.4 膜技术 | 第18-20页 |
1.3.5 流化床结晶法 | 第20-21页 |
1.4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第21-22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氟化钙结晶热力学研究 | 第23-38页 |
2.1 理论综述 | 第23-25页 |
2.1.1 溶解度 | 第23-24页 |
2.1.2 超溶解度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3 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2.3.1 氟化钙的溶解度 | 第28-29页 |
2.3.2 氟化钙的超溶解度及介稳区 | 第29页 |
2.3.3 添加石英砂和方解石晶种对于氟化钙介稳区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4 pH对于氟化钙介稳区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5 杂质对于氟化钙介稳区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6 响应面法对于最有条件的选择 | 第32-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氟化钙动力学研究 | 第38-50页 |
3.1 成核过程概述 | 第38-41页 |
3.1.1 初级均相成核 | 第38页 |
3.1.2 初级非均相成核 | 第38-39页 |
3.1.3 二次成核 | 第39-40页 |
3.1.4 诱导期 | 第40-41页 |
3.2 生长动力学理论 | 第41-44页 |
3.2.1 晶体生长的扩算学说及生长速率 | 第41-42页 |
3.2.2 二次成核过程 | 第42页 |
3.2.3 结晶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42-44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4页 |
3.3.1 诱导期的测定 | 第44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3.4.1 氟化钙的诱导期 | 第44-45页 |
3.4.2 添加石英砂和方解石对氟化钙诱导期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3 过饱和度对氟化钙诱导期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4 杂质离子对氟化钙诱导期的影响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流化床处理含氟废水研究 | 第50-63页 |
4.1 流化床结晶技术 | 第50-51页 |
4.1.1 流化床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51-52页 |
4.2.2 实验装置图 | 第52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52-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4.3.1 晶种(石英砂和方解石)对于流化床除氟效果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2 不同条件下的晶种材料的影响 | 第55-60页 |
4.3.3 去除氟效率 | 第60页 |
4.3.4 流化床模拟废水进行除氟实验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