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社区养老(社区照顾)的提出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3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性 | 第18-20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1.3.3 创新性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0-25页 |
2.1 理论梳理 | 第20-23页 |
2.1.1 新社群主义的产生背景 | 第20-21页 |
2.1.2 新社群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 第21-2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3 文章结构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日本老龄化进程及影响 | 第25-32页 |
3.1 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25-26页 |
3.2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 第26-29页 |
3.2.1 老龄化速度快 | 第26-27页 |
3.2.2 高龄化、核心化趋势明显 | 第27-28页 |
3.2.3 老年人口性别结构不平衡 | 第28-29页 |
3.2.4 老龄化区域差异大 | 第29页 |
3.3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方式的影响 | 第29-32页 |
3.3.1 家庭规模缩小,赡养功能弱化 | 第29-30页 |
3.3.2 妇女积极就业,家庭社会角色冲突 | 第30页 |
3.3.3 孝养观念淡薄,代际互助困境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32-39页 |
4.1 养老模式的类别 | 第32页 |
4.2 养老模式的比较 | 第32-36页 |
4.2.1 家庭养老模式 | 第33-34页 |
4.2.2 社会养老模式 | 第34页 |
4.2.3 社区养老模式及其现实意义 | 第34-36页 |
4.3 社区养老模式的新社群主义逻辑 | 第36-39页 |
4.3.1 “强国家”:积极回应养老需求,激活多元主体参与 | 第36-37页 |
4.3.2 “重社群”:加强社区建设,丰富服务内容 | 第37-38页 |
4.3.3 “塑美德”:培养公共道德,弘扬优良品质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日本社区养老模式实践路径及面临的困境 | 第39-50页 |
5.1 政府主导地位和角色认知 | 第39-42页 |
5.1.1 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 | 第39-40页 |
5.1.2 拓宽筹资渠道 | 第40-41页 |
5.1.3 培育发展非营利组织 | 第41-42页 |
5.2 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 | 第42-45页 |
5.2.1 健全组织架构 | 第42-43页 |
5.2.2 丰富服务内容 | 第43页 |
5.2.3 扩大服务队伍 | 第43-44页 |
5.2.4 开展多彩生活 | 第44-45页 |
5.3 家庭与个人的积极回应 | 第45-47页 |
5.3.1 重塑“孝”观念 | 第45-46页 |
5.3.2 树立积极的养老态度 | 第46-47页 |
5.4 日本社区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 | 第47-50页 |
5.4.1 政府养老保障支出压力大 | 第47-48页 |
5.4.2 护理服务供需不平衡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日本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50-54页 |
6.1 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重视政策扶持 | 第50-51页 |
6.2 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 | 第51-52页 |
6.3 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提升老年人积极养老观念 | 第52-54页 |
结论与反思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