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瓦克文学批评中的“他者”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变化中的“他者” | 第16-30页 |
第一节 “他者”讨论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种族他者:两种伦理模式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性别他者:西方女性主义的谬误 | 第20-23页 |
第四节 阶级他者:底层人研究 | 第23-25页 |
第五节 “他者”:未完的问题 | 第25-28页 |
小结:三重边缘,两个问题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教育:让全球化时代“他者”学会发声 | 第30-42页 |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的他者 | 第30-34页 |
第二节 双重背缚:“他者”的枷锁与钥匙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文学教育的正途 | 第36-39页 |
第四节 斯皮瓦克的文学教育实践 | 第39-42页 |
第三章 传达“他者”的声音:文本的翻译 | 第42-54页 |
第一节 文本翻译的实质 | 第42-45页 |
第二节 翻译的暴力 | 第45-48页 |
第三节 译者的任务:有爱的翻译 | 第48-50页 |
第四节 斯皮瓦克的翻译尝试 | 第50-54页 |
结语 | 第54-57页 |
余论:斯皮瓦克的“他者”与中国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