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1 流行病学 | 第9-10页 |
1.2 病原学 | 第10-11页 |
1.3 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特征 | 第11-12页 |
1.4 诊断方法 | 第12-13页 |
1.5 治疗与预防 | 第13-14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6-51页 |
第一章 猫杯状病毒ORF2部分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16-40页 |
1 材料 | 第16-23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16-17页 |
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17-18页 |
1.3 溶液及各种胶的配制方法 | 第18-19页 |
1.4 试剂盒使用方法 | 第19-23页 |
2 方法 | 第23-28页 |
2.1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23-26页 |
2.2 部分ORF2基因的表达及鉴定 | 第26-28页 |
2.3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28页 |
2.4 目的蛋白的复性浓缩 | 第28页 |
2.5 目的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28页 |
3 结果 | 第28-37页 |
3.1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结果 | 第28-32页 |
3.2 部分ORF2基因的表达结果 | 第32-36页 |
3.3 蛋白纯化结果 | 第36-37页 |
3.4 目的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 第37页 |
4 讨论 | 第37-38页 |
4.1 关于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37-38页 |
4.2 关于ORF2基因的表达 | 第38页 |
5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二章 猫杯状病毒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第40-51页 |
1 材料 | 第40-42页 |
1.1 病料采集 | 第40-41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1页 |
1.4 溶液的配置 | 第41-42页 |
2 方法 | 第42-44页 |
2.1 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2-43页 |
2.2 特异性实验 | 第43-44页 |
2.3 敏感性实验 | 第44页 |
2.4 重复性实验 | 第44页 |
2.5 初步应用 | 第44页 |
3 结果 | 第44-49页 |
3.1 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44-47页 |
3.2 特异性实验结果 | 第47页 |
3.3 敏感性实验结果 | 第47页 |
3.4 重复性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3.5 初步应用结果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0页 |
4.1 关于FCV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49页 |
4.2 关于猫血清检测 | 第49-50页 |
5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