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4页 |
1.1 垃圾渗滤液概述 | 第9-14页 |
1.1.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特点及危害 | 第9-11页 |
1.1.2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 第11-14页 |
1.2 膜替代技术 | 第14-17页 |
1.2.1 化学混凝法 | 第14-15页 |
1.2.2 吸附法 | 第15页 |
1.2.3 高级氧化技术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基于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过硫酸盐特性 | 第17-18页 |
1.3.2 过硫酸盐活化产生自由基的原理 | 第18-19页 |
1.3.3 基于过硫酸盐处理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 第19-20页 |
1.3.4 基于过硫酸盐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4 自由基检测技术 | 第20-21页 |
1.4.1 自旋捕集技术 | 第20页 |
1.4.2 分光光度法 | 第20-21页 |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1页 |
1.4.4 化学发光法 | 第21页 |
1.5 课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1-24页 |
1.5.1 课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4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两种方法测定产生自由基的类型 | 第24-38页 |
2.1 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 | 第24-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1.2 实验步骤 | 第24-26页 |
2.2 波谱法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6-34页 |
2.2.1 Fe粉活化过流酸盐产生自由基的类型 | 第26-27页 |
2.2.2 热活化过流酸盐产生自由基的类型 | 第27-33页 |
2.2.3 紫外光活化过流酸盐产生自由基的类型 | 第33-34页 |
2.3 分光光度法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36页 |
2.3.1 Fe粉活化过流酸盐产生自由基的类型 | 第34-35页 |
2.3.2 热活化过流酸盐产生自由基的类型 | 第35-36页 |
2.3.3 紫外光活化过流酸盐产生自由基的类型 | 第36页 |
2.4 小结 | 第36-38页 |
3 过硫酸盐处理甲基紫的机理研究 | 第38-50页 |
3.1 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8页 |
3.1.2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3.2 Fe粉活化过流酸钠产生自由基的机理研究 | 第39-43页 |
3.2.1 MFe:MNa2S2O8=0.25:1 不同pH条件下对甲基紫的处理效果 | 第39-40页 |
3.2.2 MFe:MNa2S2O8=0.5:1 不同pH条件下对甲基紫的处理效果 | 第40-42页 |
3.2.3 MFe:MNa2S2O8=1:1 不同pH条件下对甲基紫的处理 | 第42-43页 |
3.3 热活化过流酸钠产生自由基的机理研究 | 第43-47页 |
3.3.1 T=40℃不同pH条件下对甲基紫的处理效果 | 第43-44页 |
3.3.2 T=50℃不同pH条件下对甲基紫的处理效果 | 第44-46页 |
3.3.3 T=60℃不同pH条件下对甲基紫的处理效果 | 第46-47页 |
3.4 紫外光活化过流酸钠产生自由基的机理研究 | 第47-48页 |
3.4.1 紫外活化不同pH条件下对甲基紫的处理效果 | 第47-48页 |
3.5 小结 | 第48-50页 |
4 两种高级氧化法处理渗滤液MBR出水的机理研究 | 第50-56页 |
4.1 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 | 第50-5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4.1.2 实验步骤 | 第50-51页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5页 |
4.2.1 不同pH条件下,两种体系对渗滤液COD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 | 第51-52页 |
4.2.2 不同FeSO4 用量下,两种体系对渗滤液COD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 | 第52-53页 |
4.2.3 不同氧化剂用量下,两种体系对渗滤液COD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 | 第53-54页 |
4.2.4 催化剂投加方式对COD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 | 第54-55页 |
4.3 小结 | 第55-5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6-57页 |
5.1 结论 | 第56页 |
5.2 建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