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图目录 | 第11页 |
表目录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2.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内涵 | 第15-16页 |
1.2.2 国际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3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2.4 区域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6-32页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 第26页 |
2.1.1 疏勒河流域边界 | 第26页 |
2.1.2 研究区范围 | 第26页 |
2.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26-29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6-28页 |
2.2.2 气候水文 | 第28-29页 |
2.3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29-30页 |
2.3.1 区域社会经济现状 | 第29页 |
2.3.2 区域农业开发历史沿革 | 第29-30页 |
2.4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第30-32页 |
2.4.1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 第30页 |
2.4.2 湿地萎缩 | 第30页 |
2.4.3 植被退化 | 第30页 |
2.4.4 土地沙漠化加重 | 第30-31页 |
2.4.5 土壤盐碱化 | 第31-32页 |
第3章 数据搜集与处理 | 第32-38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3.2 数据的处理 | 第32-38页 |
3.2.1 野外调查数据的处理 | 第32-33页 |
3.2.2 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 | 第33-37页 |
3.2.3 气象水文数据的处理 | 第37页 |
3.2.4 社会经济数据的处理 | 第37-38页 |
第4章 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 | 第38-49页 |
4.1 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8页 |
4.2 土地利用/覆盖的数量变化特征 | 第38-43页 |
4.2.1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第38-39页 |
4.2.2 土地利用/覆盖的面积变化 | 第39-40页 |
4.2.3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速度分析 | 第40-41页 |
4.2.4 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 第41-42页 |
4.2.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分析 | 第42-43页 |
4.3 土地利用/覆盖的转移变化特征 | 第43-45页 |
4.4 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变化特征 | 第45-49页 |
4.4.1 区域整体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 | 第45页 |
4.4.2 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的空间分布 | 第45-49页 |
第5章 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 | 第49-55页 |
5.1 自然驱动力分析 | 第49-50页 |
5.2 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 第50-55页 |
5.2.1 人口因素 | 第51-52页 |
5.2.2 经济发展因素 | 第52-53页 |
5.2.3 农、林、牧业生产因素 | 第53-54页 |
5.2.4 政策因素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6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6.2.1 控制农业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 | 第57页 |
6.2.2 推广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第57-58页 |
6.2.3 注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重建工程建设 | 第58页 |
6.2.4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 | 第58-59页 |
6.3 不足和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