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板材冷轧成形技术 | 第13-15页 |
1.2.1 平轧件纵轧成形 | 第14页 |
1.2.2 线性非均匀压缩辗轧成形 | 第14-15页 |
1.3 基于离散化原理的板材柔性成形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3.1 多点成形 | 第16-18页 |
1.3.2 基于离散化原理的柔性拉伸成形 | 第18-20页 |
1.3.3 连续多点滚压成形 | 第20-23页 |
1.4 柔性轧制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 选题意义 | 第24-25页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27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7 小结 | 第27-29页 |
第2章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原理 | 第29-43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原理简介 | 第29-31页 |
2.2.1 柔性轧制成形原理的提出 | 第29-30页 |
2.2.2 柔性轧制成形基本原理及实现 | 第30-31页 |
2.3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曲面的几何原理 | 第31-33页 |
2.4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力学条件与压力模型 | 第33-37页 |
2.4.1 平衡条件与中性角 | 第33-34页 |
2.4.2 柔性轧制成形过程的压力模型 | 第34-36页 |
2.4.3 轧制力的计算 | 第36-37页 |
2.5 柔性连续轧制工作辊的调形方法及原理 | 第37-39页 |
2.5.1 一次调形法(间歇调形法) | 第38页 |
2.5.2 实时连续调形法 | 第38-39页 |
2.6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的缺陷及偏差 | 第39-41页 |
2.6.1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的缺陷 | 第39-40页 |
2.6.2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的缺陷分析 | 第40-41页 |
2.7 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柔性轧制成形数学模型及参数化建模 | 第43-65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典型曲面成形形状控制理论模型 | 第43-51页 |
3.2.1 成形过程中板料的变形分析 | 第43-44页 |
3.2.2 辊缝分布与上、下工作辊轮廓曲线计算 | 第44-49页 |
3.2.3 最小纵向曲率半径的计算 | 第49-51页 |
3.3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3.3.1 工作辊模型的选择 | 第51-52页 |
3.3.2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过程一般有限元模型 | 第52-54页 |
3.4 有限元模型参数化 | 第54-60页 |
3.4.1 模型基本尺寸的参数化 | 第55-56页 |
3.4.2 上、下工作辊轮廓曲线的离散及参数化 | 第56-59页 |
3.4.3 刚性子辊的下压位移量的计算 | 第59-60页 |
3.5 典型曲面件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0-64页 |
3.5.1 凸曲面件成形结果及分析 | 第60-62页 |
3.5.2 鞍形件成形结果及分析 | 第62-64页 |
3.6 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精度分析 | 第65-85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成形偏差及成形精度的评价方法 | 第65-70页 |
4.2.1 成形偏差分类 | 第65-66页 |
4.2.2 成形精度的测量及评价方法 | 第66-70页 |
4.3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曲面的偏差 | 第70-74页 |
4.3.1 横向曲率半径偏差 | 第71-72页 |
4.3.2 纵向曲率半径偏差分布 | 第72-74页 |
4.4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纵向曲率半径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83页 |
4.4.1 成形工作辊轮廓曲线计算模型对成形精度的影响 | 第74-77页 |
4.4.2 柔性辊离散化程度对成形精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4.4.3 成形辊转动速度对成形误差的影响 | 第78-79页 |
4.4.4 成形辊直径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79页 |
4.4.5 成形件横向曲率半径大小对成形误差的影响 | 第79-81页 |
4.4.6 成形件纵向曲率半径大小对成形误差的影响 | 第81-82页 |
4.4.7 成形件长度变化对成形误差的影响 | 第82-83页 |
4.5 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柔性轧制成形辊缝修正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 第85-105页 |
5.1 引言 | 第85页 |
5.2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的辊缝修正模型 | 第85-94页 |
5.2.1 修正模型的建立 | 第85-90页 |
5.2.2 修正后上下辊轮廓曲线的计算 | 第90-92页 |
5.2.3 辊缝修正流程及收敛性分析 | 第92-94页 |
5.3 修正模型的实例验证及分析 | 第94-103页 |
5.3.1 不同尺寸的凸面件的修正过程及分析 | 第94-99页 |
5.3.2 不同尺寸的鞍形面件的修正过程及分析 | 第99-103页 |
5.4 基于人工智能的辊缝控制模型 | 第103页 |
5.5 辊缝修正与控制模型的应用 | 第103-104页 |
5.6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6章 柔性轧制成形专用前处理模块二次开发 | 第105-117页 |
6.1 二次开发背景 | 第105-107页 |
6.2 柔性连续轧制成形前处理二次开发 | 第107-115页 |
6.2.1 开发方法与流程 | 第107-108页 |
6.2.2 柔性轧制专用插件界面的开发 | 第108-111页 |
6.2.3 后台程序设计 | 第111-114页 |
6.2.4 应用实例验证 | 第114-115页 |
6.3 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17-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