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 预期成果 | 第20页 |
1.6 小结 | 第20-21页 |
2 2BXJ-4型大豆小区育种精量播种机总体方案设计 | 第21-25页 |
2.1 大豆小区育种农艺要求 | 第21页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第21-24页 |
2.2.1 小区育种播种机械技术要求 | 第21页 |
2.2.2 整机设计原则 | 第21-22页 |
2.2.3 整机构成及技术参数 | 第22-23页 |
2.2.4 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3 小结 | 第24-25页 |
3 插装式排种器改进设计 | 第25-29页 |
3.1 大豆种子相关物料特性研究 | 第25-26页 |
3.2 型孔三向可调式排种轮设计 | 第26-28页 |
3.3 小结 | 第28-29页 |
4 小区育种播种机自动预清种装置的设计 | 第29-36页 |
4.1 技术要求 | 第29页 |
4.2 总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 第29-32页 |
4.2.1 转动扭矩的测定 | 第30页 |
4.2.2 电机选配 | 第30-31页 |
4.2.3 单项离合器选配 | 第31页 |
4.2.4 齿轮和清种轴的改进设计 | 第31-32页 |
4.3 预充种时间及清种时间的测定 | 第32-33页 |
4.3.1 材料及设备 | 第32页 |
4.3.2 预充种时间的测定 | 第32页 |
4.3.3 清种时间的测定 | 第32-33页 |
4.3.4 测定结果分析 | 第33页 |
4.4 自动预清种装置的自动化改进 | 第33-35页 |
4.5 小结 | 第35-36页 |
5 其它关键部件的设计与选型 | 第36-50页 |
5.1 主机架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 第36-41页 |
5.1.1 主机架设计 | 第36页 |
5.1.2 主机架有限元分析 | 第36-41页 |
5.2 播种单元体的设计 | 第41-44页 |
5.2.1 播种单元体的结构设计 | 第41-42页 |
5.2.2 单元体机架设计及模态分析 | 第42-44页 |
5.3 播种开沟器的选用及改进设计 | 第44-46页 |
5.3.1 双圆盘式开沟器的主要参数 | 第45页 |
5.3.2 圆盘式开沟器的改进设计 | 第45-46页 |
5.4 分离式覆土器的设计 | 第46-47页 |
5.5 镇压装置的设计 | 第47-48页 |
5.5.1 镇压器的常见类型 | 第47-48页 |
5.5.2 镇压装置的设计 | 第48页 |
5.6 小结 | 第48-50页 |
6 田间性能试验 | 第50-58页 |
6.1 材料及设备 | 第50-51页 |
6.1.1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6.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50-51页 |
6.2 试验环境 | 第51页 |
6.3 试验方法 | 第51页 |
6.4 试验方案 | 第51-52页 |
6.5 试验过程 | 第52-53页 |
6.6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53-57页 |
6.6.1 试验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6.6.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6.7 小结 | 第57-58页 |
7 结论 | 第58-60页 |
7.1 结论 | 第58页 |
7.2 创新点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