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政策设置视角下的我国网络监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s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7-8页
 二、已有研究第8-10页
  (一) 有关政府监管的研究第8页
  (二) 对网络媒介及本质的研究第8-9页
  (三) 国内对于网络监管的研究第9-10页
  (四) 对已有研究的简单评价第10页
 三、本文主要观点及写作框架第10-11页
 四、本文的理论基础第11-16页
  (一) 政策议程设置第11-13页
  (二) 公共政策抉择过程第13页
  (三) 多源流分析框架——政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模型第13-16页
第二章 政府网络监管的必要性第16-24页
 一、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第16-17页
 二、公众议程开启:网络监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第17-24页
  (一) 消费者关于保护合法权益的诉求第18-20页
  (二) 著作权、版权所有者关于保护合法权利的诉求第20-21页
  (三) 青少年家长与教师关于整顿网络风气的诉求第21-22页
  (四) 网络用户关于网络安全的诉求第22页
  (五) 群众关于过滤虚假信息的利益诉求第22-24页
第三章 政府网络监管政策设置过程与特点第24-31页
 一、政府网络监管的政策设置过程——以09年网络扫黄专项行动为例第24-27页
  (一) 网络扫黄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问题溪流第24-25页
  (二) 网络扫黄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溪流第25-26页
  (三) 网络扫黄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溪流第26-27页
  (四) 溪流结合与政策之窗的打开:监管政策的形成第27页
 二、我国政府网络监管政策设置的特点第27-31页
  (一) 公众参与度较高第28-29页
  (二) 政府被动回应性强第29-31页
第四章 我国政府网络监管政策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第31-44页
 一、网络监管政策方案选择上的利益平衡偏差第31-35页
  (一) 网络监管中的利益冲突第31-33页
   1. 网络监管中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第31页
   2. 网络监管中的商业利益链条第31-32页
   3. 监管对象之间的利益冲突第32-33页
  (二) 网络监管政策选择中的利益平衡偏差:政策选择失误第33-35页
   1. 采用"一刀切"及强制性手段的监管措施第33-34页
   2. 网络监管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寻租第34-35页
 二、回应性监管政策设置的局限第35-44页
  (一) 网络监管立法的分散化第35-39页
  (二) 网络监管职能主体的碎片化第39-42页
   1. 涉及到网络监管的职能主体第39-40页
   2. 各网络监管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第40-41页
   3. 网络监管职能部门碎片化:协调不力第41-42页
  (三) 网络监管政策实施的非常态化第42-44页
第五章 通过完善政策设置过程完善我国网络监管第44-47页
 一、促进网络监管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更加平衡各方利益第44-45页
 二、政策方案上由行政强制手段向间接调节手段转变第45-46页
 三、构建一体化的网络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权责,整合监管资源第46页
 四、由被动回应性政策设置向主动回应性转变,提高前瞻性第46-47页
注释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卫视战略研究
下一篇:重大突发事件引发记者素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