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实际生成的分析与思考--以广西部分中学教师调查研究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1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一) 教师实践性知识极具重要性 | 第9-10页 |
(二)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 第10页 |
(三) 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存在着不足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文献法 | 第12页 |
(二) 调查法 | 第12-13页 |
六、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七、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 后现代知识观 | 第18-19页 |
(二) 社会认知理论 | 第19页 |
(三)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概述 | 第21-31页 |
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解 | 第21-23页 |
(一) 教师知识的研究状况 | 第21-22页 |
(二)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 | 第22-23页 |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 | 第23-28页 |
(一) 道德知识 | 第24-25页 |
(二) 教师的教育信念 | 第25页 |
(三) 学科知识 | 第25-26页 |
(四) 有关教学方法的知识 | 第26页 |
(五) 有关课程与学生的知识 | 第26页 |
(六) 有关教学环境的知识 | 第26-27页 |
(七) 教师的反思性知识 | 第27页 |
(八) 教师的自我知识 | 第27-28页 |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解读 | 第28-30页 |
(一) 道德性 | 第28页 |
(二) 实践性 | 第28页 |
(三) 个体性 | 第28-29页 |
(四) 缄默性 | 第29页 |
(五) 情境性 | 第29页 |
(六) 反思建构性 | 第29-30页 |
(七) 共享性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因素及生成过程分析 | 第31-41页 |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条件分析 | 第31-32页 |
(一) 教师自身条件 | 第31-32页 |
(二) 外部条件 | 第32页 |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6页 |
(一) 教师自身因素 | 第34-35页 |
(二) 外界环境因素 | 第35-36页 |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 | 第36-40页 |
(一) 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生成 | 第37-39页 |
(二)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的思维加工过程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更新途径 | 第41-51页 |
一、完善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 | 第41-42页 |
二、注重教师个人生活史分析 | 第42-43页 |
三、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 第43-45页 |
四、注重教学反思 | 第45-47页 |
五、改进教师教育方式 | 第47-49页 |
(一) 职前教育 | 第47-48页 |
(二) 在职培训 | 第48-49页 |
六、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1 | 第60-63页 |
附录2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