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1-13页 |
1.2.1 静态检测 | 第11-12页 |
1.2.2 动态检测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检测系统总体方案 | 第14-28页 |
2.1 前言 | 第14页 |
2.2 总体设计方案 | 第14-19页 |
2.2.1 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 第14-16页 |
2.2.2 硬件结构 | 第16-18页 |
2.2.3 工作流程 | 第18-19页 |
2.3 系统标定 | 第19-27页 |
2.3.1 标定的意义 | 第19-20页 |
2.3.2 摄像机模型 | 第20-21页 |
2.3.3 内部参数标定 | 第21-23页 |
2.3.4 激光平面位置标定技术 | 第23-24页 |
2.3.5 标定实验 | 第24-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里程测量仪的设计与制造 | 第28-36页 |
3.1 硬件部分 | 第28-31页 |
3.1.1 硬件选型 | 第28-30页 |
3.1.2 重置开关 | 第30-31页 |
3.2 控制部分 | 第31-32页 |
3.2.1 中断系统 | 第31-32页 |
3.2.2 串口自动识别 | 第32页 |
3.3 里程测量仪总体解决方案 | 第32-34页 |
3.3.1 数据采集和显示方案 | 第32-33页 |
3.3.2 可扩展性 | 第33页 |
3.3.3 总成方案 | 第33-34页 |
3.4 实验测试 | 第34-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尖轨检测中的图像处理技术 | 第36-51页 |
4.1 前言 | 第36页 |
4.2 图像预处理 | 第36-39页 |
4.2.1 高斯平滑 | 第36-37页 |
4.2.2 伽马变换 | 第37-38页 |
4.2.3 基于权重的OTSU | 第38-39页 |
4.3 激光光条提取解决方案 | 第39-45页 |
4.3.1 色彩空间 | 第40页 |
4.3.2 直接阈值法 | 第40-41页 |
4.3.3 基于红色通道的颜色分割 | 第41页 |
4.3.4 复合多通道差分法 | 第41-43页 |
4.3.5 光条提取实验 | 第43-45页 |
4.4 中心线提取 | 第45-48页 |
4.4.1 Zhang-suen法 | 第45-46页 |
4.4.2 改进的Steger算法 | 第46-47页 |
4.4.3 一种新的快速高质量亚像素中心线提取算法 | 第47-48页 |
4.5 特征点提取 | 第48-50页 |
4.5.1 直线拟合 | 第48-49页 |
4.5.2 圆拟合 | 第49-50页 |
4.6 总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尖轨检测软件设计 | 第51-63页 |
5.1 前言 | 第51页 |
5.2 模块化设计 | 第51-57页 |
5.2.1 里程测量模块 | 第52-53页 |
5.2.2 标定模块 | 第53-54页 |
5.2.3 图像采集模块 | 第54-55页 |
5.2.4 图像处理模块 | 第55-56页 |
5.2.5 可视化模块 | 第56-57页 |
5.3 截面配准 | 第57-58页 |
5.3.1 基于特征点的ICP配准 | 第57页 |
5.3.2 配准实验 | 第57-58页 |
5.4 现场测试 | 第58-62页 |
5.4.1 测试实验 | 第58-62页 |
5.4.2 误差分析 | 第62页 |
5.5 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0页 |
专利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