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污泥堆肥林业利用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污泥堆肥在林地应用的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1.2.2 污泥堆肥在园林绿地应用的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1.3 土壤施用污泥堆肥对氮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土壤氮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13页 |
1.3.2 施肥对土壤氮的影响分析 | 第13页 |
1.4 土壤施用污泥堆肥对磷影响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1 土壤磷素组成及其分级方法 | 第13-15页 |
1.4.2 施肥对土壤磷的影响分析 | 第15-16页 |
1.5 土壤施用污泥堆肥对环境潜在影响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20页 |
1.6.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2 供试土壤和污泥堆肥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2-25页 |
2.2.1 林地施肥实验 | 第22-24页 |
2.2.2 温室盆栽实验 | 第24-25页 |
2.2.3 土壤培养实验 | 第25页 |
2.3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2.3.1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3.2 土壤各形态氮的分析方法 | 第26页 |
2.3.3 土壤各形态磷的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3 污泥堆肥林地施用后土壤氮磷分布特征 | 第29-47页 |
3.1 污泥堆肥林地施用后土壤氮的分布特征 | 第29-37页 |
3.1.1 污泥堆肥林地施用后土壤全氮分布特征 | 第29-32页 |
3.1.2 污泥堆肥林地施用后土壤铵态氮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3.1.3 污泥堆肥林地施用后土壤硝态氮分布特征 | 第34-37页 |
3.1.4 采样深度与不同形态氮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页 |
3.2 污泥堆肥林地施用后土壤磷的分布特征 | 第37-46页 |
3.2.1 污泥堆肥林地施用后土壤全磷分布特征 | 第37-40页 |
3.2.2 污泥堆肥林地施用后土壤有效磷分布特征 | 第40-42页 |
3.2.3 污泥堆肥林地施用后土壤无机磷分布特征 | 第42-44页 |
3.2.4 污泥堆肥林地施用后土壤有机磷分布特征 | 第44-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温室盆栽土壤中氮磷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 第47-55页 |
4.1 污泥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 污泥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对土壤中氮含量的影响 | 第48-50页 |
4.2.1 污泥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对土壤中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2 污泥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对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4.2.3 污泥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 污泥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对土壤中磷含量的影响 | 第50-54页 |
4.3.1 污泥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对土壤中全磷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2 污泥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3 污泥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对土壤中无机磷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4.3.4 污泥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对土壤中有机磷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5 城市污泥和污泥堆肥中的磷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污泥堆肥中氮磷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55-66页 |
5.1 污泥堆肥中氮的转化行为研究 | 第55-61页 |
5.1.1 氮释放规律及动力学模拟 | 第55-58页 |
5.1.2 水分和温度对矿化作用的影响 | 第58-59页 |
5.1.3 水分和温度对硝化作用的影响 | 第59-61页 |
5.2 污泥堆肥中磷的转化行为研究 | 第61-64页 |
5.2.1 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变化 | 第61-62页 |
5.2.2 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中各形态有机磷含量变化 | 第62-63页 |
5.2.3 土壤和不同形态无机磷以及有机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3-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个人简介 | 第73-74页 |
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