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经营中的农民利益表达--以浙北文村为个案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6页 |
(一) 村庄经营研究 | 第10-12页 |
(二) 农民利益表达研究 | 第12-16页 |
(三)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村的村庄经营之路 | 第18-31页 |
一、原贫穷落后的文村 | 第18-20页 |
(一) 集体主义色彩浓厚的贫困村 | 第18-19页 |
(二) 后集体主义时期村民的抗争 | 第19-20页 |
二、转型法宝:从项目建设到村庄经营 | 第20-25页 |
(一) 经营的起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 第20-21页 |
(二) 书记的东风——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 第21-22页 |
(三) 别人还在搞建设,我在搞经营 | 第22-23页 |
(四) “无中生有”的经营之道 | 第23-25页 |
三、村庄经营中的特色产业 | 第25-28页 |
(一) 从无到有的旅游产业 | 第25-26页 |
(二) 三足鼎立的特色农业 | 第26-28页 |
四、村庄经营隐患:长期积累的利益矛盾 | 第28-31页 |
(一) 问题丛生的集体资产运作 | 第28页 |
(二) 矛盾重重的征地拆迁 | 第28-29页 |
(三) 难以服众的项目与外资引进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众生百态的农民利益表达 | 第31-45页 |
一、农民利益表达的现实情况 | 第31-39页 |
(一) 积极型:能争取多少是多少 | 第31-34页 |
(二) 冷漠型:不要找我要钱就行 | 第34-36页 |
(三) 抗争型:我也不是好惹的 | 第36-38页 |
(四) 逃离型: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 第38-39页 |
二、利益表达中的核心问题 | 第39-45页 |
(一) 表达主体的非集中化 | 第40-41页 |
(二) 表达渠道的非制度化 | 第41-42页 |
(三) 表达方式的非合法化 | 第42-43页 |
(四) 表达内容的非明晰化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利益表达的两种结果——双赢或者双输 | 第45-58页 |
一、村庄视角下的愁与忧 | 第45-48页 |
(一) 跑来的项目总有人反对 | 第45-46页 |
(二) 我退下来了怎么办 | 第46-47页 |
(三) 后继乏力的村庄经营 | 第47-48页 |
二、农民视角下的苦与痛 | 第48-51页 |
(一) 利益协调谁来管 | 第48-49页 |
(二) 利益诉求向谁说 | 第49-51页 |
(三) 利益受损谁负责 | 第51页 |
三、利益抗争——压垮村庄经营的最后稻草 | 第51-55页 |
(一) 邻村的前车之鉴 | 第52-54页 |
(二) 农民利益抗争的挑战 | 第54-55页 |
(三) 村庄经营或走向惨淡经营 | 第55页 |
四、利益协调——形成村庄经营的主体动力 | 第55-58页 |
(一) 农民的主体作用 | 第55-56页 |
(二) 实现双赢的利益协调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启示 | 第58-62页 |
一、构建乡村层面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 第58-60页 |
二、农民利益表达——村庄经营与各方利益的衔接点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