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燃料油脱硫方法 | 第11-15页 |
1.2.1 加氢脱硫 | 第11-12页 |
1.2.2 氧化脱硫 | 第12-13页 |
1.2.3 生物脱硫 | 第13页 |
1.2.4 膜分离脱硫 | 第13-14页 |
1.2.5 吸附脱硫 | 第14-15页 |
1.3 脱硫吸附剂 | 第15-18页 |
1.3.1 金属氧化物 | 第15-16页 |
1.3.2 活性炭 | 第16-17页 |
1.3.3 蒙脱土 | 第17页 |
1.3.4 分子筛 | 第17-18页 |
1.4 吸附脱硫机理 | 第18-21页 |
1.4.1 分子尺寸选择机理 | 第18-19页 |
1.4.2 酸性位吸附机理 | 第19页 |
1.4.3 络合作用机理 | 第19-21页 |
1.5 吸附脱硫模型 | 第21-23页 |
1.5.1 平衡等温吸附模型 | 第21-22页 |
1.5.2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22页 |
1.5.3 扩散的研究 | 第22页 |
1.5.4 热力学研究 | 第22-23页 |
1.6 分子筛吸附脱硫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6.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3页 |
1.6.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7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26-27页 |
2.1.1 实验所用材料及试剂 | 第26页 |
2.1.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6-27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27-29页 |
2.2.1 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XRD) | 第27-28页 |
2.2.2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 | 第28页 |
2.2.3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 第28页 |
2.2.4 场发射透射电镜(TEM) | 第28页 |
2.2.5 N_2程序升温脱附 | 第28-29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29-30页 |
2.3.1 吸附剂的制备 | 第29页 |
2.3.2 模型油的配制 | 第29-30页 |
2.4 吸附实验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30-31页 |
2.5 静态吸附脱硫实验 | 第31-32页 |
2.6 吸附剂的再生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分子筛的改性与脱硫性能的评价 | 第34-48页 |
3.1 ZnY的表征结果 | 第34-39页 |
3.1.1 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XRD) | 第34-35页 |
3.1.2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 | 第35-36页 |
3.1.3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 第36-37页 |
3.1.4 场发射透射电镜(TEM) | 第37页 |
3.1.5 N_2程序升温脱附 | 第37-39页 |
3.2 改性条件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39-42页 |
3.2.1 不同锌源溶液改性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离子交换时间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3 离子交换温度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1 吸附温度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甲苯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3 正己烯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4页 |
3.4 吸附剂的再生 | 第44-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吸附动力学、平衡、热力学的研究 | 第48-62页 |
4.1 NaY和ZnY分子筛对噻吩的动力学研究 | 第48-54页 |
4.1.1 吸附平衡时间的研究 | 第48-49页 |
4.1.2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 第49-50页 |
4.1.3 吸附温度的研究 | 第50-53页 |
4.1.4 NaY和ZnY吸附噻吩的内扩散研究 | 第53-54页 |
4.2 NaY和ZnY吸附噻吩的平衡等温吸附 | 第54-58页 |
4.3 NaY和ZnY吸附噻吩的热力学研究 | 第58-59页 |
4.4 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