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炼油工艺过程论文

NaY分子筛的改性及其吸附脱除模型汽油中噻吩的性能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燃料油脱硫方法第11-15页
        1.2.1 加氢脱硫第11-12页
        1.2.2 氧化脱硫第12-13页
        1.2.3 生物脱硫第13页
        1.2.4 膜分离脱硫第13-14页
        1.2.5 吸附脱硫第14-15页
    1.3 脱硫吸附剂第15-18页
        1.3.1 金属氧化物第15-16页
        1.3.2 活性炭第16-17页
        1.3.3 蒙脱土第17页
        1.3.4 分子筛第17-18页
    1.4 吸附脱硫机理第18-21页
        1.4.1 分子尺寸选择机理第18-19页
        1.4.2 酸性位吸附机理第19页
        1.4.3 络合作用机理第19-21页
    1.5 吸附脱硫模型第21-23页
        1.5.1 平衡等温吸附模型第21-22页
        1.5.2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22页
        1.5.3 扩散的研究第22页
        1.5.4 热力学研究第22-23页
    1.6 分子筛吸附脱硫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3-24页
        1.6.1 国外研究进展第23页
        1.6.2 国内研究进展第23-24页
    1.7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6-34页
    2.1 实验主要试剂及设备第26-27页
        2.1.1 实验所用材料及试剂第26页
        2.1.2 实验所用仪器第26-27页
    2.2 表征方法第27-29页
        2.2.1 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XRD)第27-28页
        2.2.2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第28页
        2.2.3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第28页
        2.2.4 场发射透射电镜(TEM)第28页
        2.2.5 N_2程序升温脱附第28-29页
    2.3 样品制备第29-30页
        2.3.1 吸附剂的制备第29页
        2.3.2 模型油的配制第29-30页
    2.4 吸附实验工作曲线的绘制第30-31页
    2.5 静态吸附脱硫实验第31-32页
    2.6 吸附剂的再生第32-34页
第三章 分子筛的改性与脱硫性能的评价第34-48页
    3.1 ZnY的表征结果第34-39页
        3.1.1 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XRD)第34-35页
        3.1.2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第35-36页
        3.1.3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第36-37页
        3.1.4 场发射透射电镜(TEM)第37页
        3.1.5 N_2程序升温脱附第37-39页
    3.2 改性条件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39-42页
        3.2.1 不同锌源溶液改性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39-40页
        3.2.2 离子交换时间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0-41页
        3.2.3 离子交换温度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3.3 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2-44页
        3.3.1 吸附温度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3.3.2 甲苯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3.3 正己烯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4页
    3.4 吸附剂的再生第44-46页
    3.5 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吸附动力学、平衡、热力学的研究第48-62页
    4.1 NaY和ZnY分子筛对噻吩的动力学研究第48-54页
        4.1.1 吸附平衡时间的研究第48-49页
        4.1.2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第49-50页
        4.1.3 吸附温度的研究第50-53页
        4.1.4 NaY和ZnY吸附噻吩的内扩散研究第53-54页
    4.2 NaY和ZnY吸附噻吩的平衡等温吸附第54-58页
    4.3 NaY和ZnY吸附噻吩的热力学研究第58-59页
    4.4 小结第59-6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生素B2介导的混菌体系促进多粘芽孢杆菌生成乙偶姻
下一篇:以水滑石为前躯体制备双金属Ni-Fe合金催化剂用于CO甲烷化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