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文艺观发生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先秦文论之价值 | 第9-10页 |
二、韩非子文艺观的研究基础 | 第10-11页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第一章 韩非子文艺观的具体内涵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崇法前提下的“文艺观”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以用为本的“文质论”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以进说为形式的“言语观” | 第19-20页 |
第四节 “非文学”与“文学”的悖论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韩非子文艺观产生的背景 | 第23-33页 |
第一节 “礼崩乐坏”环境下的尚用追求 | 第24-27页 |
(一) 诸子著作对乱世的反映 | 第24-25页 |
(二) 韩非子的革新世界观 | 第25-26页 |
(三) 追求尚用的文艺观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百家争鸣”环境下的功利选择 | 第27-33页 |
(一) “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 | 第28-29页 |
(二) 韩非子的功利选择 | 第29-33页 |
第三章 韩非子文艺观的人性根源 | 第33-41页 |
第一节 人性观与文艺观之联系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性善与性恶”——韩非子之前的人性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好利自为之心”——韩非子的人性观内涵 | 第36-41页 |
第四章 韩非子文艺观的理论基础 | 第41-49页 |
第一节 “归本于黄老”——道家文艺观的奠基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师事于荀卿”——对儒家文艺观的反叛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殊途而同归”——与墨家文艺观之异同 | 第45-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