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会议法律程序类型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15页
第一章 会议法律程序的界定和特征第15-22页
    第一节 会议法律程序引读第15-16页
    第二节 会议法律程序的界定第16-19页
    第三节 会议法律程序的特征第19-22页
第二章 会议法律程序的内在差异及分类第22-31页
    第一节 会议法律程序的内在差异第22-24页
        一、由程序主体差异引起的会议法律程序差异第22-23页
        二、由程序利益结构引起的会议法律程序差异第23-24页
        三、由其他关联因素引起的会议法律程序差异第24页
    第二节 会议法律程序分类的现实与可能第24-26页
        一、可能性:差异性与相似性程并存第25页
        二、现实性:民主、法治国家建设要求第25-26页
    第三节 会议法律程序的分类标准第26-31页
        一、以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利二元化为标准第26-28页
        二、以程序结构的复杂或单一为标准第28-29页
        三、以程序对应的会议属性为标准第29-31页
第三章 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第31-46页
    第一节 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界定和范围第31-33页
        一、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界定第31页
        二、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范围第31-33页
    第二节 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价值目标与基本原则第33-41页
        一、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解读——以人大议事为例第34-36页
        二、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价值目标第36-38页
        三、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第38-41页
    第三节 我国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之不足与完善第41-46页
        一、我国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之不足第41-43页
        二、我国权力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之完善第43-46页
第四章 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第46-60页
    第一节 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界定和范围第46-48页
        一、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界定第46页
        二、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范围第46-48页
    第二节 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价值目标与基本原则第48-55页
        一、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解读——以股东会会议法律程序为例第48-50页
        二、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价值目标第50-52页
        三、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第52-55页
    第三节 我国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之不足与完善第55-60页
        一、我国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之不足第55-58页
        二、我国权利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之完善第58-60页
第五章 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第60-75页
    第一节 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界定与范围第60-62页
        一、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界定第60-61页
        二、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范围第61-62页
    第二节 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价值目标第62-69页
        一、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解读——以行政听证会议法律程序为例第62-63页
        二、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价值目标第63-65页
        三、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第65-69页
    第三节 我国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之不足与完善第69-75页
        一、我国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之不足第69-71页
        二、我国双权属性型会议法律程序之完善第71-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第81-83页
致谢第83-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管理不当致害民事责任探究
下一篇:大寨工:人民公社时期的劳动管理--以山西省大寨村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