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小清河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1 基本概念第16-17页
        1.2.2 国外研究概述第17-19页
        1.2.3 国内研究概述第19-20页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0-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创新点第21页
    1.4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23-26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23-24页
        2.1.1 地理概况第23页
        2.1.2 河流水系第23-24页
        2.1.3 气候状况第24页
    2.2 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第24-25页
    2.3 社会经济概况第25-26页
第三章 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方法第26-32页
    3.1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第26-28页
        3.1.1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第26-27页
        3.1.2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第27-28页
    3.2 流域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第28-32页
        3.2.1 沉积物质量标准法第28页
        3.2.2 综合污染指数法第28-29页
        3.2.3 内梅罗指数法第29-30页
        3.2.4 地累积指数法第30-31页
        3.2.5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第31-32页
第四章 小清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第32-53页
    4.1 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第32-35页
    4.2 流域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第35-40页
        4.2.1 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结果第35-36页
        4.2.2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第36-37页
        4.2.3 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第37页
        4.2.4 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第37-38页
        4.2.5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第38-39页
        4.2.6 小结第39-40页
    4.3 小清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分析第40-53页
        4.3.1 相关性分析第40-41页
        4.3.2 聚类分析第41-42页
        4.3.3 主成分分析第42-45页
        4.3.4 小清河全流域经济指标分析第45-51页
        4.3.5 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济南段历年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第53-64页
    5.1 研究区概况第53-54页
    5.2 历年沉积物重金属浓度趋势第54-56页
    5.3 历年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第56-60页
    5.4 涉重行业重金属来源分析第60-64页
        5.4.1 济南市工业产值变化趋势分析第60-61页
        5.4.2 涉重行业产值历年占比趋势分析第61-64页
第六章 小清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管理对策及建议第64-69页
    6.1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第64-65页
        6.1.1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调整第64页
        6.1.2 加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第64-65页
    6.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第65页
    6.3 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第65-66页
    6.4 完善重金属污染管理制度第66-67页
    6.5 加强汞污染防治与管理第67页
    6.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第67-6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7.1 结论第69-70页
    7.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76页
附件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尾矿土壤化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与改良技术研究
下一篇:漆酶/氧化石墨烯PES膜的制备、表征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