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及影响分析 | 第21-33页 |
2.1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概述 | 第21-24页 |
2.1.1 利率决定理论 | 第21页 |
2.1.2 利率市场化理论 | 第21-24页 |
2.2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24-27页 |
2.3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1 存款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 第27-28页 |
2.3.2 存款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 第28-29页 |
2.4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借鉴——以美国为例 | 第29-33页 |
2.4.1 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 | 第29-30页 |
2.4.2 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分析 | 第30-32页 |
2.4.3 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32-33页 |
第3章 存款利率对经济增长和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3-42页 |
3.1 VAR 模型与方法介绍 | 第33-35页 |
3.1.1 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 | 第33-34页 |
3.1.2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 第34页 |
3.1.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34-35页 |
3.1.4 脉冲响应函数 | 第35页 |
3.2 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3.2.1 数据选取 | 第35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3.3 存款利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1 平稳性检验 | 第36页 |
3.3.2 协整检验 | 第36页 |
3.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36-37页 |
3.3.4 VAR 模型的构建 | 第37页 |
3.3.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37-38页 |
3.3.6 检验结论 | 第38页 |
3.4 存款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38-42页 |
3.4.1 平稳性检验 | 第38-39页 |
3.4.2 协整检验 | 第39页 |
3.4.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39页 |
3.4.4 VAR 模型的构建 | 第39-40页 |
3.4.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40页 |
3.4.6 检验结论 | 第40-42页 |
第4章 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和困难 | 第42-49页 |
4.1 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 第42-43页 |
4.1.1 积极探索利率调控机制 | 第42页 |
4.1.2 推进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42-43页 |
4.1.3 稳步推进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43页 |
4.2 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 | 第43-45页 |
4.2.1 宏观经济条件稳定 | 第43-44页 |
4.2.2 金融环境明显改善 | 第44页 |
4.2.3 微观主体金融意识增强 | 第44页 |
4.2.4 利率改革成效明显 | 第44-45页 |
4.2.5 宝宝类产品倒逼改革 | 第45页 |
4.3 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困难 | 第45-49页 |
4.3.1 金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 第46页 |
4.3.2 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欠缺 | 第46-47页 |
4.3.3 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47页 |
4.3.4 金融市场尚不成熟 | 第47-48页 |
4.3.5 金融监管体制尚不完善 | 第48-49页 |
第5章 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5.1 推动银行产品创新 | 第49页 |
5.2 完善利率风险管理 | 第49-50页 |
5.3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 第50-51页 |
5.4 加速完善金融市场 | 第51页 |
5.5 强化宏观审慎监管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表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