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电子商务概述 | 第18-19页 |
2.2 工商行政管理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1 工商行政管理的特征 | 第19页 |
2.2.2 电子商务的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必要性 | 第19-21页 |
3 惠州电子商务发展概况及假冒伪劣问题 | 第21-28页 |
3.1 惠州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3.1.1 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3.1.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3.2 电子商务中的假冒伪劣问题 | 第23-24页 |
3.3 电子商务平台假冒伪劣商品的影响分析 | 第24-28页 |
3.3.1 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 第24-25页 |
3.3.2 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 第25-26页 |
3.3.3 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 第26页 |
3.3.4 提高了交易成本 | 第26-28页 |
4 惠州电子商务假冒伪劣商品工商监管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6页 |
4.1 惠州电子商务假冒伪劣商品的工商监管 | 第28-29页 |
4.2 惠州电子商务假冒伪劣商品工商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4.2.1 电子商务从业者的注册登记问题 | 第29页 |
4.2.2 电子商务中假冒伪劣商品的溯源问题 | 第29-30页 |
4.2.3 电子商务假冒伪劣产品的监管方式问题 | 第30页 |
4.2.4 电子商务中假冒伪劣商品监管的技术问题 | 第30-31页 |
4.2.5 电子商务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31页 |
4.3 惠州电子商务假冒伪劣商品工商监管问题的成因 | 第31-36页 |
4.3.1 法律法规不完善,工商监管法律依据不足 | 第31-32页 |
4.3.2 电子商务的主体资格确认难 | 第32-33页 |
4.3.3 电子商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3页 |
4.3.4 违法事实取证困难 | 第33-34页 |
4.3.5 专业人才缺乏 | 第34页 |
4.3.6 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34-36页 |
5 惠州电子商务假冒伪劣商品工商监管对策研究 | 第36-43页 |
5.1 掌握惠州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情况 | 第36-37页 |
5.2 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的消费者投诉机制 | 第37页 |
5.3 构建惠州市电子商务市场信用评价体系 | 第37-38页 |
5.4 大力实施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信用监管 | 第38-39页 |
5.5 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机制 | 第39-41页 |
5.6 加强电子商务工商监管人才队伍建设 | 第41-42页 |
5.7 建立电子商务假冒伪劣商品专门监管机构 | 第42-4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6.1 结论 | 第43-44页 |
6.2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