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于物而形于理—油画创作中情经理纬的交织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油画创作情感与造型的释义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 第12-15页 |
一、从“无为而为”到“为而不有”的美感态度 | 第12-13页 |
二、视觉美感下的审美距离 | 第13-14页 |
三、物我同化的往复回流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情随事迁而所以兴怀 | 第15-18页 |
一、“眼中之竹”时的“思无邪” | 第16页 |
二、“胸中有竹”时的情感反复 | 第16-17页 |
三、“手中之竹”时的情感凝练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油画创作造型的要素 | 第18-20页 |
一、造型透出的审美形态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油画创作情感在形式上的选择(形式与情感)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形相与形式 | 第20-23页 |
一、实际形式和知觉形式 | 第21页 |
二、形式的元素 | 第21-22页 |
三、形式的情感——实用和审美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差异和对比 | 第23-28页 |
一、差异对比形成的视觉张力 | 第24-25页 |
二、形成视觉张力的构型方式 | 第25-26页 |
三、夸张变形强化视觉张力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油画创作情感在色彩上的传递 | 第28-35页 |
第一节 色彩同情感的关系 | 第28-29页 |
一、以色传情的载体关系 | 第28-29页 |
二、色温与情感的胀缩 | 第29页 |
第二节 色彩的情感与艺用 | 第29-35页 |
一、色彩体现的创作情感 | 第30-32页 |
二、色彩的艺用与象征 | 第32-35页 |
第四章 油画创作情感在空间上的延伸 | 第35-43页 |
第一节 以两可形界定空间概念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空间在视觉印象中的表现 | 第36-38页 |
一、空间知觉中的纵深感 | 第36页 |
二、不同绘画风格对于空间的表现 | 第36-38页 |
第三节 表现画面空间的手段及应用情感 | 第38-39页 |
第四节 不同维度空间情感的比较 | 第39-43页 |
一、一维和二维的空间情感 | 第40页 |
二、限定空间中的量知觉 | 第40-43页 |
第五章 油画创作情感在质材上的体现 | 第43-50页 |
第一节 “法”先成而器尽其能 | 第43-47页 |
一、巧而和之的技法 | 第43-44页 |
二、聚材为美的质材与肌理 | 第44-46页 |
三、油画创作媒介的艺用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情感物化为可视对象 | 第47-49页 |
一、颜料上的情感——香溢艳融 | 第47-48页 |
二、笔下布上的情感交融 | 第48-49页 |
第四节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油画创作情感与造型关系理论的实践探索 | 第50-56页 |
第一节 正、副形式的空间交代与情感表达 | 第50-52页 |
一、情感的酝酿到构图 | 第50-51页 |
二、表现及成稿 | 第51-52页 |
第二节 运用画面形式动态链的构图方式 | 第52-56页 |
一、感怀于行 | 第52-53页 |
二、“形”成于思和思“前“想“后” | 第53-54页 |
三、表现及成稿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