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城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填埋处理体系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机理与控制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8-41页
    1.1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填埋的基本特征第18-20页
    1.2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问题第20-32页
        1.2.1 抗生素的滥用与排放第20-21页
        1.2.2 人类活动对抗性基因丰度的影响第21-26页
        1.2.3 抗性基因的健康风险第26-32页
    1.3 抗性基因的传播与阻碍第32-37页
        1.3.1 传播方式介绍第33-34页
        1.3.2 传播障碍介绍第34-36页
        1.3.3 抗性基因的削减与传播控制技术第36-37页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37-38页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38-41页
        1.5.1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38-39页
        1.5.2 研究的基本内容第39-40页
        1.5.3 技术路线第40-41页
2 研究方法与技术第41-56页
    2.1 采样与实验设计第41-44页
        2.1.1 填埋场现场采样第41-42页
        2.1.2 实验室填埋反应器构建第42-43页
        2.1.3 渗滤液处理与排放第43-44页
    2.2 研究关键技术第44-54页
        2.2.1 抗生素测定第44-50页
        2.2.2 重金属测定第50-51页
        2.2.3 DNA提取第51页
        2.2.4 目标基因测定第51-54页
        2.2.5 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第54页
    2.3 数据处理第54-56页
3 残留抗生素与重金属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变化和传播的影响第56-85页
    3.1 前言第56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3.2.1 抗生素的测试第56页
        3.2.2 重金属的测试第56-57页
        3.2.3 目标基因的定量第57页
        3.2.4 数据分析第57页
    3.3 实验结果第57-72页
        3.3.1 填埋场中抗生素残留特征第57-60页
        3.3.2 填埋场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第60-64页
        3.3.3 目标基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第64-72页
    3.4 本章讨论第72-84页
        3.4.1 不同填埋介质目标基因分布差异第72-78页
        3.4.2 抗生素对目标基因分布与变化的影响第78-81页
        3.4.3 重金属对目标基因分布与变化的影响第81-84页
    3.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4 填埋体系微生物群落和环境特征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变化和传播的影响第85-106页
    4.1 前言第85-86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6-87页
        4.2.1 16SrDNA高通量测序第86页
        4.2.2 基本理化指标测试第86-87页
        4.2.3 数据分析第87页
    4.3 实验结果第87-98页
        4.3.1 填埋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丰度第87-95页
        4.3.2 填埋体系的基本理化指标第95-98页
    4.4 本章讨论第98-105页
        4.4.1 不同填埋介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第98-99页
        4.4.2 微生物群落与抗性基因结的构性关系第99-105页
    4.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5 实验室填埋反应器模拟渗滤液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变化第106-127页
    5.1 前言第106-107页
    5.2 研究方法第107-108页
        5.2.1 反应器搭建与运行第107页
        5.2.2 测试指标与方法第107页
        5.2.3 数据分析第107-10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8-125页
        5.3.1 目标抗性基因的变化特点第108-114页
        5.3.2 整合子基因的变化与影响第114-118页
        5.3.3 理化指标的变化第118-121页
        5.3.4 目标抗性基因丰度变化模型与优化第121-125页
    5.4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6 污水处理工艺对渗滤液中抗性基因的削减和传播遏制影响第127-147页
    6.1 前言第127页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27-129页
        6.2.1 样品采集和处理第127-128页
        6.2.2 模拟排放实验第128-129页
        6.2.3 测试指标与方法第129页
        6.2.4 数据分析第129页
    6.3 实验结果第129-138页
        6.3.1 处理工艺对目标基因的削减第129-134页
        6.3.2 处理工艺对目标基因的传播遏制第134-136页
        6.3.3 理化指标的变化第136-138页
    6.4 本章讨论第138-146页
        6.4.1 目标基因在处理与排放阶段的差异第138-142页
        6.4.2 处理技术对ARGs与MGEs关联性影响第142-146页
    6.5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147-150页
    7.1 研究结论第147-148页
    7.2 研究创新点第148-149页
    7.3 研究展望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60-16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61-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第163-164页
致谢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蒲活性炭的制备、原位改性及对抗生素和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时间序列多源遥感数据的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长期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