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2-3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与创伤电影范式(trauma-film program) | 第13-16页 |
1.2.1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标志症状 | 第13-15页 |
1.2.2 创伤电影范式(the trauma-film paradigm) | 第15-16页 |
1.3 PTSD闪回症状(flash back)与注意偏向 | 第16-24页 |
1.3.1 注意偏向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 第16-20页 |
1.3.2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 第20-23页 |
1.3.3 注意偏向作为PTSD闪回症状研究指标的适用性 | 第23-24页 |
1.4 注意训练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 第24-27页 |
1.4.1 注意训练的概念和程序 | 第24-25页 |
1.4.2 注意训练的效果研究与不足 | 第25-27页 |
1.5 认知分心任务的适用性 | 第27-30页 |
1.5.1 认知分心的概念 | 第28-29页 |
1.5.2 认知分心对于改善PTSD症状的适用性和不足 | 第29-30页 |
1.6 问题提出 | 第30-34页 |
第二章 模拟创伤个体的注意偏向 | 第34-44页 |
2.1 实验一 模拟创伤个体的注意偏向 | 第34-39页 |
2.1.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2.1.2.1 被试 | 第34-35页 |
2.1.2.2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2.1.2.3 实验设备 | 第36页 |
2.1.2.4 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2.1.2.5 实验程序 | 第37页 |
2.1.3 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2.1.3.1 电影观看前后情绪的分析 | 第37页 |
2.1.3.2 实验组闯入回忆量的分析 | 第37-38页 |
2.1.3.3 实验组与控制组注意偏向量比较 | 第38页 |
2.1.3.4 注意偏向对于闯入记忆量的预测作用 | 第38页 |
2.1.4 讨论 | 第38-39页 |
2.1.4.1 电影材料的评定结果 | 第38页 |
2.1.4.2 被试对创伤事件的注意偏向 | 第38-39页 |
2.1.4.3 注意偏向对于闯入回忆的预测 | 第39页 |
2.2 实验二 中性影片是否引起被试的注意偏向 | 第39-44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39-40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2.2.2.1 被试 | 第40页 |
2.2.2.2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2.2.2.3 实验设备 | 第40-41页 |
2.2.2.4 实验设计 | 第41页 |
2.2.2.5 实验程序 | 第41页 |
2.2.3 实验结果 | 第41页 |
2.2.3.1 电影观看前后情绪的分析 | 第41页 |
2.2.3.2 实验组与控制组注意偏向量比较 | 第41页 |
2.2.4 讨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注意训练对模拟创伤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 | 第44-52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4-4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3.2.1 被试 | 第45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45-47页 |
3.2.3 实验设备 | 第47页 |
3.2.4 实验设计 | 第47页 |
3.2.5 实验程序 | 第4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3.3.1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注意偏向 | 第48页 |
3.3.2 实验组干预后注意偏向量以及情绪的变化 | 第48页 |
3.3.3 回访注意偏向量测量结果 | 第48-49页 |
3.3.4 两组被试闯入回忆量的差别 | 第49页 |
3.3.5 两组被试有意提取回忆量的差别 | 第49-50页 |
3.4 讨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认知分心对模拟创伤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 | 第52-59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52-53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53-55页 |
4.2.1 被试 | 第53页 |
4.2.2 试验材料 | 第53-54页 |
4.2.3 实验设备 | 第54页 |
4.2.4 实验设计 | 第54页 |
4.2.5 实验程序 | 第54-5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5-57页 |
4.3.1 实验组、共轭组与控制组的注意偏向 | 第55-56页 |
4.3.2 三组被试干预后注意偏向量以及情绪的变化 | 第56页 |
4.3.3 回访注意偏向量测量结果 | 第56-57页 |
4.3.4 三组被试闯入回忆量的差别 | 第57页 |
4.3.5 三组被试有意提取回忆量的差别 | 第57页 |
4.4 讨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总讨论与结论 | 第59-64页 |
5.1 创伤个体对其后出现的创伤相关信息表现出注意偏向 | 第59页 |
5.2 注意训练程序对被试的注意偏向训练效果不佳 | 第59-60页 |
5.3 认知分心任务能够降低被试的注意偏向 | 第60-61页 |
5.4 不足与展望 | 第61页 |
5.5 结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附录1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 第73-76页 |
附录2 生活事件量表 | 第76-78页 |
附录3 部分实验图片示例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