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30页 |
1.2.1 评价指标层面 | 第17-20页 |
1.2.2 评价方法层面 | 第20-22页 |
1.2.3 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层面 | 第22-30页 |
1.3 研究目标及难点 | 第30-3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30-31页 |
1.3.2 研究难点 | 第31-3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33页 |
1.5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33-36页 |
1.5.1 论文结构 | 第33-34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第2章 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评价机理 | 第36-51页 |
2.1 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广义与狭义概念 | 第36-40页 |
2.2 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评价含义 | 第40-41页 |
2.3 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影响要素 | 第41-45页 |
2.3.1 列车始发时刻 | 第41-42页 |
2.3.2 列车在站停站时间 | 第42-43页 |
2.3.3 列车运行顺序 | 第43-44页 |
2.3.4 列车停站分布 | 第44页 |
2.3.5 各要素作用特点 | 第44-45页 |
2.4 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评价特点 | 第45-47页 |
2.4.1 绝对最优值求解困难 | 第45页 |
2.4.2 有效评价指标缺失 | 第45-47页 |
2.5 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评价指标特征 | 第47-49页 |
2.5.1 相对性 | 第47-48页 |
2.5.2 反映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 | 第48页 |
2.5.3 计算结果客观 | 第48-49页 |
2.6 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评价步骤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基于列车运行线相对效率的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评价 | 第51-73页 |
3.1 相对评价指标定义及求解机理 | 第51-52页 |
3.1.1 相对评价指标定义机理 | 第51-52页 |
3.1.2 相对评价指标求解机理 | 第52页 |
3.2 列车运行线相对效率定义 | 第52-54页 |
3.3 列车运行线相对效率构成 | 第54-58页 |
3.3.1 占用运输资源子指标类别及计算 | 第54-56页 |
3.3.2 反馈技术指标类别及计算 | 第56-58页 |
3.4 列车运行线相对效率求解 | 第58-63页 |
3.4.1 列车运行线相对效率求解特点 | 第58-59页 |
3.4.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概述 | 第59-60页 |
3.4.3 基于DEA的列车运行线相对效率计算模型 | 第60-62页 |
3.4.4 指标特征分析 | 第62-63页 |
3.5 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评价方案 | 第63-65页 |
3.5.1 基于相对指标的评价方案特点 | 第63-64页 |
3.5.2 基于列车运行线相对效率期望的评价方案 | 第64页 |
3.5.3 基于列车运行线满意度的评价方案 | 第64-65页 |
3.6 算例验证 | 第65-71页 |
3.6.1 算例概况 | 第65-66页 |
3.6.2 指标计算 | 第66-69页 |
3.6.3 指标特征检验 | 第69-70页 |
3.6.4 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评价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4章 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模型及算法 | 第73-119页 |
4.1 问题说明及优化机理 | 第73-75页 |
4.1.1 问题说明 | 第73-74页 |
4.1.2 问题假设 | 第74页 |
4.1.3 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机理 | 第74-75页 |
4.2 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要素 | 第75-77页 |
4.2.1 始发时刻可调域 | 第76页 |
4.2.2 列车总停站时间 | 第76-77页 |
4.3 列车运行图的时空网络描述 | 第77-79页 |
4.3.1 时空网络构建 | 第77-79页 |
4.3.2 列车运行线的时空网络表述 | 第79页 |
4.4 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 | 第79-99页 |
4.4.1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及车站能力限制 | 第82页 |
4.4.2 行车间隔时间约束 | 第82-93页 |
4.4.3 区间不越行约束 | 第93-94页 |
4.4.4 停站时间约束及天窗约束 | 第94-95页 |
4.4.5 唯一性及连接变量约束 | 第95页 |
4.4.6 始发布点约束 | 第95-96页 |
4.4.7 总运行时分约束 | 第96页 |
4.4.8 目标函数 | 第96-98页 |
4.4.9 模型特点 | 第98-99页 |
4.5 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的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 | 第99-103页 |
4.5.1 约束类型分析 | 第100页 |
4.5.2 约束特征分析 | 第100页 |
4.5.3 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的拉格朗日松弛 | 第100-103页 |
4.6 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模型的拉格朗日松弛解 | 第103-104页 |
4.6.1 松弛模型特点 | 第103页 |
4.6.2 松弛模型求解 | 第103-104页 |
4.7 基于拉格朗日对偶信息的启发式算法 | 第104-111页 |
4.7.1 启发式算法设计 | 第104-110页 |
4.7.2 终止条件 | 第110-111页 |
4.8 算例验证 | 第111-117页 |
4.8.1 算例概况 | 第112-114页 |
4.8.2 计算实验 | 第114-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5章 考虑停站优化的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 | 第119-134页 |
5.1 问题说明及优化机理 | 第119-121页 |
5.1.1 问题说明 | 第119-120页 |
5.1.2 优化机理 | 第120-121页 |
5.2 线路能力概述 | 第121页 |
5.3 线路能力影响因素 | 第121-123页 |
5.3.1 列车运行速度 | 第122页 |
5.3.2 列车停站数量及分布 | 第122-123页 |
5.3.3 车站能力 | 第123页 |
5.4 能力紧张情况下列车运行图编制特点 | 第123-124页 |
5.4.1 列车构成复杂 | 第123页 |
5.4.2 列车停站对能力影响加剧 | 第123-124页 |
5.5 考虑停站调整的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模型 | 第124-126页 |
5.5.1 能力紧张情况下停站调整目标 | 第124页 |
5.5.2 能力紧张情况下停站调整方法 | 第124-126页 |
5.6 考虑停站优化的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模型 | 第126-129页 |
5.6.1 约束条件 | 第126-127页 |
5.6.2 目标函数 | 第127-128页 |
5.6.3 求解方法 | 第128-129页 |
5.7 算例验证 | 第129-133页 |
5.7.1 算例概况 | 第130-131页 |
5.7.2 计算实验 | 第131-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结论 | 第134-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9页 |
附录 | 第149-15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