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1.2.1 动画片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 1.2.2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关动画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 第10-11页 |
| 1.2.3 韩国汉语教学界有关动画片在韩国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 第11-12页 |
|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2 动画片应用于韩国小学生汉语补习班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 第14-17页 |
| 2.1 通过动画片对儿童进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 2.1.1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第14页 |
| 2.1.2 皮亚杰的活动中心教育理论 | 第14-15页 |
| 2.2 儿童语言学习者的特点 | 第15-16页 |
| 2.3 动画片的教育价值 | 第16-17页 |
| 3 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015)作为语言教学材料的分析 | 第17-22页 |
| 3.1 作品及主要人物介绍 | 第17页 |
| 3.2 选取原则及内容 | 第17-18页 |
| 3.3 语言使用情况分析 | 第18-22页 |
| 3.3.1 词汇分析 | 第18-20页 |
| 3.3.2 功能项目分析 | 第20-22页 |
| 4 以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015)为语言材料的教学设计 | 第22-28页 |
| 4.1 教学设计思路 | 第22-23页 |
| 4.1.1 视听教学 | 第22-23页 |
| 4.1.2 听力沉浸 | 第23页 |
| 4.1.3 听说模仿 | 第23页 |
| 4.1.4 角色扮演 | 第23页 |
| 4.2 教案设计 | 第23-28页 |
| 5 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015)应用于韩国汉语补习班的教学反馈 | 第28-31页 |
| 5.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8页 |
| 5.2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第28-30页 |
| 5.3 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015)教学应用的积极效果及问题 | 第30-31页 |
| 5.3.1 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015)教学应用的积极效果 | 第30页 |
| 5.3.2 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015)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 6 动画片应用于韩国小学生汉语补习班课堂的建议 | 第31-33页 |
| 6.1 选择动画片的基本原则 | 第31页 |
| 6.2 动画片选定的注意事项 | 第31-32页 |
| 6.3 动画片课堂使用的技巧 | 第32-33页 |
| 7 结语 | 第33-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 附录 | 第36-47页 |
| A.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015)中所选十个主题词汇分析 | 第36-43页 |
| B. 调查问卷 | 第43-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