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发展及监管挑战 | 第8-17页 |
1.1 国内外肿瘤治疗方式简述 | 第8页 |
1.2 质子重离子放疗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 第8-12页 |
1.2.1 质子重离子放疗的起源 | 第8-9页 |
1.2.2 粒子放疗的发展及现状 | 第9-12页 |
1.3 我国粒子放疗的发展及现状概述 | 第12-14页 |
1.4 医用粒子放疗的辐射安全监管挑战 | 第14-17页 |
1.4.1 我国粒子放疗未来的发展形势 | 第14页 |
1.4.2 射线装置的分类调整 | 第14-15页 |
1.4.3 我国对Ⅰ类射线装置的监管模式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的辐射场及源项分析 | 第17-28页 |
2.1 质子重离子治疗射线特征 | 第17页 |
2.2 质子重离子的物理、生物学特性 | 第17-20页 |
2.2.1 物理特性 | 第17-18页 |
2.2.2 生物学特性 | 第18-20页 |
2.3 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的组成机构及运行原理 | 第20-22页 |
2.4 辐射场及源项分析 | 第22-28页 |
2.4.1 瞬时电离辐射源 | 第22-24页 |
2.4.2 剩余电离辐射源 | 第24-27页 |
2.4.3 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粒子加速器的辐射安全监管及思考 | 第28-41页 |
3.1 辐射安全及辐射环境安全风险分析 | 第28-29页 |
3.1.1 工作人员 | 第28页 |
3.1.2 患者 | 第28-29页 |
3.1.3 公众 | 第29页 |
3.1.4 环境 | 第29页 |
3.2 辐射安全监管目标 | 第29页 |
3.3 辐射安全监督检查 | 第29-31页 |
3.3.1 监督检查大纲 | 第29-30页 |
3.3.2 监督检查频次 | 第30页 |
3.3.3 监督检查实施 | 第30-31页 |
3.3.3.1 监督检查准备 | 第30-31页 |
3.3.3.2 实施 | 第31页 |
3.4 粒子加速器场所辐射安全监管要求及监管重点 | 第31-36页 |
3.4.1 瞬时电离辐射管理要求及重点 | 第31-32页 |
3.4.1.1 对加速器室及治疗室的屏蔽防护 | 第31页 |
3.4.1.2 人员误入或误留 | 第31-32页 |
3.4.2 剩余电离辐射管理要求及重点 | 第32-33页 |
3.4.3 三废问题及有害气体 | 第33-36页 |
3.4.3.1 三废问题 | 第33-36页 |
3.4.3.2 其它有害气体 | 第36页 |
3.5 监管难点及思考 | 第36-41页 |
3.5.1 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的监管难点及思考 | 第37-41页 |
3.5.1.1 辐射安全联锁系统的完整性及有效性保证 | 第37-38页 |
3.5.1.2 辐射安全管理 | 第38-39页 |
3.5.1.3 Ⅰ类射线装置标准缺失 | 第39页 |
3.5.1.4 三废管理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 第41-47页 |
4.1 编制过程概况 | 第41页 |
4.2 编制思路及目的 | 第41-42页 |
4.3 章节内容概述 | 第42-46页 |
4.3.1 检查程序项目介绍 | 第42页 |
4.3.2 监督检查表格内容介绍 | 第42-43页 |
4.3.2.1 加速器的基本情况 | 第42-43页 |
4.3.3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 第43-44页 |
4.3.4 法规执行情况 | 第44-45页 |
4.3.5 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 第45-46页 |
4.3.6 上次检查的改进情况及本次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页 |
4.4 相关案例阐述 | 第46页 |
4.5 使用说明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47-49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47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47-49页 |
附1 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 第49-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