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过氧化氢改善柴油机燃烧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序论 | 第9-16页 |
1.1 前言 | 第9-10页 |
1.2 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危害、生成及其治理技术 | 第10-13页 |
1.2.1 NO_x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 | 第11-12页 |
1.2.2 微粒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 | 第12-13页 |
1.3 排放法规 | 第13-15页 |
1.4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1 课题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添加过氧化氢改善柴油机排放的理论分析 | 第16-26页 |
2.1 柴油机氧化剂改进与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6页 |
2.2 过氧化氢分解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20页 |
2.2.1 过氧化氢的简介 | 第16-17页 |
2.2.2 H_2O_2分解反应机理 | 第17-19页 |
2.2.3 影响H_2O_2分解的因素 | 第19-20页 |
2.3 过氧化氢降低柴油机排放机理与反应 | 第20-24页 |
2.3.1 对柴油机排放物生成的分析 | 第20-22页 |
2.3.2 燃烧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的影响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喷射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6-40页 |
3.1 几种喷射方案的对比 | 第26-29页 |
3.1.1 缸内机械式高压喷射 | 第26-27页 |
3.1.2 进气道内机械式低压喷射 | 第27-29页 |
3.2 开发的电控喷射系统 | 第29-33页 |
3.2.1 泵 | 第31-32页 |
3.2.2 喷油器 | 第32-33页 |
3.2.3 调压阀 | 第33页 |
3.2.4 燃油分配器 | 第33页 |
3.3 喷射系统的性能测试 | 第33-39页 |
3.3.1 电子控制系统喷射量的简述 | 第33-34页 |
3.3.2 喷射系统喷射特性的试验 | 第34-38页 |
3.3.3 误差分析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柴油机的台架试验初步探索 | 第40-48页 |
4.1 过氧化氢的特性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 第40-42页 |
4.2 进气道内机械低压喷射的实验 | 第42-45页 |
4.3 电控喷射系统在165FA柴油机上的试验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柴油机台架试验的进一步探索 | 第48-61页 |
5.1 过氧化氢对燃烧的影响 | 第48-53页 |
5.1.1 过氧化氢对缸内压力的影响 | 第48-51页 |
5.1.2 过氧化氢对放热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5.1.3 过氧化氢对缸内温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 过氧化氢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53-59页 |
5.2.1 过氧化氢对 NO_x的影响 | 第53-55页 |
5.2.2 过氧化氢对碳烟的影响 | 第55-56页 |
5.2.3 过氧化氢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 第56-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7页 |